为了能让学吉他的人偷懒,商家都出了哪些馊主意?
大家对吉他最深的误会,莫过于吉他是件很好学的乐器。
真的学了才知道:
“哎哟喂钢丝磨得我的手好痛!”
“呃啊啊啊我的手被和弦折磨得要抽筋了!”
“我的手指都出泡了!为什么和弦还是按!不!实!”
每一年新学吉他的人如此之多,商家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针对初学者们的刚需,开发出不少帮助学琴的“神器”,主要有这五种:扩指器、指力器、和弦神器、指套、便携口袋吉他。
点进这些“神器”的评论区,口碑还是一致的好,大家都很感谢有这些神器的帮助:
然而,打着为初学者服务的旗号,这些“神器”真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商家们到底是在帮忙,还是在越帮越忙?
吉他防痛指套
初学者们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之一,就是吉他的琴弦磨手指。手指太疼了,而且还会长茧子,出水泡,想想就惊恐。
这个时候防痛指套一戴,手指也不疼了,茧子和泡也不会长了,练琴时间也能更久了,多美好的东西,没毛病。
然而,治标不治本的产品,从一开始,它的思路就有问题。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手指长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练琴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手指不断地长茧、脱皮、再长茧。
资深的琴友一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练琴的年数多了,茧子长到最后反而“没有”了,手指看上去和不弹吉他的人无异。
那是因为茧子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被包裹在了厚厚的表皮中,并且随着练琴的继续,手指还会继续脱皮长茧,这是一个伴随终身的事。
而长茧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手指变硬。
手指变硬,按弦才能按实。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初学的时候不在正是因为手指头太软,才总是按不实,弦都吃进肉里了吗?
手指头变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它的忍耐力增强。也许初学者时期,手指弹了一个小时就疼得灵魂出窍,长了厚厚的老茧之后,可能弹了一整天,手指才会开始疼。
换句话说,不管有没有茧,你的手指其实都会疼,只是疼痛开始的时间长度不一样了。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晚长不如早长。
从练习的角度来看,防痛指套也同样违背了练琴的必然规律。
不妨想一想,当你的练习曲目需要更多的技巧来支撑,结果发现指套碍手碍脚时,你该怎么办?等你想起要摘掉指套,你那娇嫩的手指能支撑你如今这么高强度的练习吗?防“痛”指套,确定不是防“学会”指套?
指套能防痛一时,却不能防痛一世。手指的忍耐力,理应和你的演奏水准成正比。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手指疼痛到需要指套的地步,那么不妨反思一下:
1、你的琴是不是有问题。都9102年了,针对初学者的琴,基本上都对手指十分友好。你要是练了一会儿就痛得要死要活,那就要么是琴的弦距太高了,需要你调整一下子,要么:你怕不是买到烧火棍了吧?(顺便烧火棍的年代,大家都忍下来了,如今的国产琴把把低弦距,你告诉我你忍不了??)
2、你是不是练琴过度?很多人练琴都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为了早日成为大神,我每天都要盘它个N小时。但其实练琴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只要按照正确的练琴方式,合理规划练琴时间,就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进步,手指也绝不会痛到让你无法自拔。如果为了学得快一点,而买了“防学会”指套回家,你确定不是在舍本逐末?
3、你的按弦姿势是不是有问题?正确的按弦姿势,是用指尖按住品丝的左侧,越靠近就越省力。如果你没有琢磨出最省力的方法,只是在盲目用力,那指套反而会惯着你养成不良的按弦姿势。只有疼痛,才能让你更加清醒。
乐器通用指力器
初学吉他时,总感觉自己手指没力气、按不动琴弦,恨不能一夜之间练成一阳指。
为了解决力气小的干扰,无数热心人士出谋划策,想出各种增强指力的方案:
最简单易得的,大概是这个课间随时可见同学们比赛握力的握力圈:
高级一点的,大概要数这个长得像机械手臂一样,科技感爆棚的进口货:手指练习器。
这个外观略沙雕,但武力值足够震慑四方的鹰爪指力器,灵感大概来自九阴白骨爪?
还有一种,是最原始,但练了就能肉身虽死,灵魂不灭的武林绝学:二指禅。
如果前面的看上去都不靠谱,那么目前有个看上去最靠谱、最科学的设计:乐器通用指力器。
它有一个力度调节钮,可以调节力度,满足前面所有增强指力的需求,它还增加了分指设计,让使用者可以做跨指练习,真是一举两得,好棒棒。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练指方式,其实都在做无用功。
首先,我们手指的力气本来就够按住琴弦,不需要额外练习。要那么大的指力是想干嘛?和指板有仇,所以要把它戳破吗?
在学习的初期,或许指力器还能模拟一下按弦的发力方式,但前面说了,我们自身手指的力量其实已经完全够用。如果按不下去,可能是因为手指头还太软,按不实,你需要回到第一部分,摘掉指套,去长茧。
而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在不同的位置按弦,手指发力的部位和方向,事实上随着手指的扩张,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更多是在考验手指的灵活程度,换句话说,是你的大脑和手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
因此,这个指力器用三个字总结,就是然并卵。
我们练琴,是为了能更好地演奏音乐,而不是当健身教练。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手指力气小,按不了,不妨逆向思维想一想:是不是买的琴琴弦太硬?弦距太高?
乐器通用扩指器
如果说指力器是看上去科学,实际上一点也不科学,那么扩指器就是看上去高效,实际上不仅没用,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迈过了手指疼和按不动的两个难关,初学者面临的第三个能顺利弹琴的门槛就是:手指张不开。
平时看着自己的手指,好像很灵活,不知道为什么,一到要练琴就变成了感情超好的难兄难弟,彼此之间难舍难分。
于是,扩指器上安装了可调间距的四个指套,来让琴友们扩张手指、锻炼跨度、拉伸韧带。
然而,这又是一个违背正常练琴过程的设计。
我们的手指本来就需要在循序渐进的练习当中,慢慢获得扩张的能力,这与长茧子是一个道理。
手指的跨度,是在每天练琴的过程当中,韧带慢慢放松,从而慢慢变大的,它是各个手指彼此不断协调之后的结果。即便扩指器真能“扩指”,不老老实实练琴,和弦还是会按不好,再怎么扩指,也是白费力气。
尤其是如果使用者操之过急,没有掌握好扩指器的扩指程度,很可能会造成手指韧带拉伤,弄巧成拙。如果情况严重,很可能一辈子都会弹不了琴。
难道你只想图一时的速度,而毁了一世的音乐梦吗??
比起扩指器,练琴才是最安全,也最有效的扩张手指的方式。想要借助外力一步登天,是练琴最不可取的态度。
和弦神器
吉他虽然入门快,但按和弦着实让人头疼。好不容易捱过了手指疼、没力气、还张不开的坎儿,现在,居然又跑出来一个F和弦大横按!
这可真是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苦练了……不,没关系,还有聪明的商家,发明出了神器中的神器——和弦神器!让你轻轻松松按和弦,快快乐乐弹吉他!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按不好和弦了!
如图所示,操作傻瓜式的简单:只要把相应的按键装上,按住对应的和弦字母,就可以弹出想要的和弦,还可以夹变调夹和更换把位哦!
什么手指疼、没力气、张不开,在这个神器面前,统统都是浮云!根本不需要!
老板,您看这个神器这么好用,要不要再考虑开发击弦神器、勾弦神器、换把神器……以及技巧一体机看看呢?方便所有学不会吉他的亲们轻松上手啊!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买个伴奏带呢?
弹琴不用练琴不用按和弦不用长茧子,那还弹什么?如果学习不用付出任何的努力,那么还有喜悦可言?你这么不想练琴,干嘛不直接下个吉他app呢?还是免费的!
发明这个神器的人,很可能根本就不懂吉他。
按弦问题解决了,就能好好弹吉他了?击勾弦技巧不要了?打板不打了?滑音不滑了?右手不学了?
即使是最简单的C和弦,135也有好多种按法呢,想凭几个简单的按钮就解决绝大多数的弹唱?想什么呢!
如果说前面几种,都是出于帮助大家的心理,那么这个神器,就是纯粹地在骗根本不想好好学的人的钱了。
那么,不想学为什么还要弹?理由只能想到装逼。问题是,在吉他上挂了这么个谁都能操作的东西,一点都不体面,还装什么呢?
口袋吉他
很多琴友都担心,自己要上课、上班,不方便带吉他,也抽不出时间练琴。如果有一个能够随身携带的口袋吉他,随时随地都可以练琴,那简直就是再好不过。
因此在这五个神器当中,口袋吉他,可能是出发点最善良的一个。
口袋吉他的设计是这样的:内部中空,上端开口,可伸缩的部分模拟的是指板,但一般只到正常吉他的五品。如果你要拨弦,可以拨三品以下的部位。
指板上的琴弦和品丝,使用的是真正的琴弦和品丝。外壳充当吉他箱体的作用,有的会增加琴弦的纹路,模拟下半部分的感觉。
高级一点的,还会带有电子显示屏,带有节拍器和和弦显示功能。
整个设计都是在增强真实吉他的触感,百度百科给出的功能介绍,甚至有“能够帮助新手更快提高手指灵敏度,更快磨出老茧,且没有环境限制,在教室、公车、办公室等任何可能的地方都能够练习。”
但口袋吉他是不是真的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首先,口袋吉他很短。这就使得口袋吉他的琴弦张力与真正的吉他会有很大差别。让手指更快磨出老茧?恐怕适应了口袋吉他的手感,反而更受不了真吉他带来的疼痛了吧?
其次,口袋吉他没有真的下半部分。这样就算练和弦,没有右手拨弦,你也无法知道自己按得到底对不对,准不准确。即使是练爬格子,你也只能爬最开头的五格,民谣吉他一般有22品,剩下的17品可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口袋吉他没有音准。由于它不具备完整吉他的发声系统,你唯一能听到的就是琴弦触碰品丝的声音。长此以往,不仅对耳朵的听力起不到任何帮助,甚至可能会对练琴的最终结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这个影响,还很深远。
要知道,学习乐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大脑、耳朵、手指的统一。
一开始,是手指拨动琴弦,耳朵听到声音,通过大脑反应,从而记住音符的各种特点。然后,是耳朵听到声音,大脑反应出来是什么音符,立刻就能用手指演奏出来。最后,则是在听不到音符的情况下,大脑直接提供我们想要的声音,手指随即自由地弹奏出来。
这就是我们用乐器来演奏音乐的完整过程。从一开始被音乐虐,到最后能随心所欲地玩音乐。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甚至很痛苦,但它也能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
不论是指套、指力器、扩指器、和弦神器,还是口袋吉他,它们都只是解决了表面上的问题,而事实上却完全无法代替使用真正的吉他,做真正的练习。
它们看上去为练琴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法子,实际上让学习者绕了一大圈,不论出发点是好是坏,它们本质上都是无用的产品。
学吉他就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怕手指疼,就老老实实长茧;没力气,就安安心心学发力;手指张不开,就踏踏实实爬格子;和弦按不好,就本本分分练习;怕没有时间,就稳稳当当做计划严格执行。
小时候我们被教育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怎么长大了,却总是在想方设法地偷懒和钻空子?没学会走,就想学跑,甚至想上天?
如果你真心喜爱吉他,就请尊重这个成长的过程,在成长中蜕变,破茧。也不仅仅是吉他,学任何乐器都一样。
如果你不喜欢吉他,那干脆就不要学。你浪费的不是钱,是一把琴的生命啊!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