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这三个困境,你才找不到好的吉他老师……

我们之前的文章(点击此处回顾)提到过,国内吉他教育的问题,其中一个是缺少优秀的老师。
上网搜关键字“吉他老师”,跳出来的都是“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吉他老师”,可见低水平老师的泛滥,以及好老师的稀缺。

听起来,遇到差的老师,我们就应该弃之如敝履,让他们被市场自然淘汰才对。可如果是市场把吉他老师逼成这样的呢?而且还是你,我,他,我们共同造成了这样一个市场的呢?
当你嫌弃你的吉他老师水平不行的时候,你可能没有想过,他们正在被逼入一个个跳不出的困境。
1
第一个困境:没名
好的吉他老师最大的悲哀,就是他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
一名普通的老师想传出名声很难,而一名吉他老师想立下自己的口碑,更是难上加难。背后原因就在于,整个学吉他的氛围都太过急切了。
吉他一直都背着“速成”的头衔,让大众普遍产生吉他很好学的错觉,仿佛你学的不是乐器,而是街头五分钟摊好一个的煎饼似的。

琴行里的吉他老师,碰到最多的就是这三类学生:家长送来让考级升学的小孩,想学点弹唱撑场面的成人,以及假装对吉他感兴趣的爱好者。
不管是为了考级还是为了撑场面,学完了特定曲目,达到了目的,这些学生就不会再来。而那些只想试试的爱好者,一旦发现吉他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也就磨磨蹭蹭不愿意学下去了。
这就造成底层的吉他教育,学生流失的速度非常快。一拨换一拨,到头来教了那么多学生,竟然没有几个是拔尖的。
没有优秀的学生,老师总不能自己吹牛逼,说自己教得特棒,是学生有眼无珠吧?
所以吉他老师面临的第一个困境就是:再怎么努力,也没名气。

吉他老师难以建立自己的口碑,也不光是因为学生流动性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行业的水分实在是太多了,直接把好老师的名气稀释了。
吉他老师的入行门槛之低,非同行不知其恨。记得以前有个来买琴的顾客,是琴行老板,也是钢琴老师,那么你猜他买吉他为了啥?——赶紧学几首流行歌曲,好招学生开个吉他班多挣点钱!
且不说这位钢琴老师的迷之自信有多让人佩服,要知道市面上还有许多根本不通乐器的人,就指望学几个和弦混口饭吃呢!
这些低水平的“老师”,根本够不到教学的应有水准,却在老师的队伍里浑水摸鱼,好老师就算自带闪光灯,被这摊浑水一搅和,也难觅踪影。
名头喊不响,就没有学生主动上门求教;口碑立不起,就无法提升自己上课的课时费;提不起课时费,老师就没钱进修提升自己;提升不了自己,就无法成为更优秀的老师。
2
第二个困境:没钱
行业注水也不仅仅只是阻碍吉他老师建立声誉而已。最直观的影响,其实是拉低了吉他教学的整体课时费。这其中不乏无良琴行的推波助澜。
这些琴行深知吉他学习者们的尿性。“包教会”、“易上手”就是他们的典型手笔。他们将几十个学生塞进一个教室里坐地收钱,不仅加固了吉他“容易”的标签,还把吉他老师变成了流水线作业的师傅。

学习乐器就像学习一门手艺,需要老师手把手教,所以才会有一对一和小班课。而琴行开大课,首先老师就无法一对一带学生,这就意味着老师培养出优秀学生的机会减小了。
其次,通过开大课,琴行就能够降低教学成本的同时,增加自身的收入。它的相对面就是,老师的收入也减少了。
比如同样是10个学生,如果是一对一,按照课时费五五分成,一节课一般是120(上海),一学期一共10节课,老师就要分走六千。但如果变成了大班课,老师就不是按比例分成,而是按一节课的单价算。虽然单价看起来更高,实际老师能上的课却因为生源的集中变得更少了,这样,大部分的钱就都进了琴行的口袋。
受名声所限,基层的吉他老师只能挂靠琴行。又受琴行所限,老师们无法获得理想的收入。没钱带来的后果,就是想要提升自己的老师,只能通过多接课来获取更多的收入,而更多的课就意味着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越少,于是吉他老师又面临着第三个困境:没时间。
3
第三个困境:没时间
我们在分析吉他教育现状的时候,不可避免会把矛头指向老师。都说弹得好不一定教得好,但弹不好一定教不好,可难道是吉他老师们不想变好吗?选择从事吉他教育,注定会面临这样的无奈:没有时间去把自己变得更好。
吉他的入门成本很低,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越想往上走,跟随更高水平的老师,跨越的价格区间就越大。往往一个基层老师上整整一天的课,才够支付一个名师一节课的费用。
所以任何一个想要以教养学的吉他老师,都可能会陷入这样一个死循环:没钱——上更多的课——没时间——少上一些课——没钱。
而这个死循环直接导致的结果,就吉他老师“没水平”。
好的吉他老师为什么难找?因为没名气的好老师,你找不到;没水平的老师,你不找。

如果在这些上课的时间里,老师能巩固自己的教学体系,丰富自己的授课技巧,那也还比较值得。最怕的是不光时间被占用,而且还是无效占用。
认识一个刚毕业的音乐生,怀着美好的愿望开琴行,偏偏送小孩来的家长,都把琴行当成托儿所,根本就不关心学得怎么样,一让他们回家督促孩子练习,就打着哈哈过去。
八尺吉他手成幼师,在光阴里天天消磨。
想想我们自己,每天上下班,光是挤公交和地铁,就足以让我们回家动弹不得,而泡在琴行里的吉他老师们,嘴皮子从早磨到晚,没有课间十分钟,学生还大多只想学几首歌,有的学生还上着上着就不见了……
消磨的不是时间,是意志啊!

当我们在吐槽国内的吉他基层教育没有好老师的时候,老师们又何尝没有在吞咽水平停滞不前的辛酸?
我们不是没有高水平的吉他老师,更不是没有好的吉他老师。我们真正缺的,是能规范从业标准的市场,是能正视音乐教育的大环境。
而那些甘愿冒着陷入死循环的风险,投身到普及大众吉他教育,不断钻研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让更多人爱上音乐的吉他老师,每一位都值得我们敬他们一声:“好老师”。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