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音乐明年1月将关闭?版权能力差,用户流量低,虾米走入“死胡同”
“虾米音乐将于明年1月关闭”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在音乐行业被迅速传播和讨论,尽管众多网友集体跪求:不想告别,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虾米音乐已经“时日无多”。
作者 | 咚咚湖
本文转自公众号 | 道略音乐产业



虾米音乐是否将要在明年被关闭依然是一个未知,但依然能在音乐圈掀起巨浪,这背后是传递出来的是行业和用户但对于虾米音乐前景的巨大担忧。
2013年1月10日,虾米音乐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至此,虾米创业的故事告一段落。但在收购之前,由创始团队一手带领的虾米,创造出的成绩也是无可比拟的:
1、用户粘性高。用户社群质量最高,乐评数量行业第一;
2、使用时间长。活跃用户每日使用虾米听音乐的平均时长超过70分钟,是市场平均数据的两倍多。
2015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将虾米音乐、天天动听合二为一,组建阿里音乐。同年7月,知名音乐人宋柯加盟阿里音乐任职CEO,高晓松任职阿里音乐董事长。宋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加入阿里音乐以后,两人分工会很明确:高晓松主外,负责内容和战略;宋柯主内,负责经营和管理。
大量“明星高层”的加入,以及背靠着阿里这座大山,虾米音乐的前景本来应该很光明。但管理层在当时对于版权的漠视,直接导致虾米音乐在版权大战中被甩出了天际。
也是在同一年,音乐行业的版权意识崛起,版权大战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节点,国家版权局也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要求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传播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并责令各个网络音乐服务商将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受此影响,虾米音乐曲库几有被清空的趋势。
2016年,QQ音乐与海洋音乐集团合并后组成了TME,开始疯狂加码版权。艺恩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期间,光是QQ音乐的曲库规模就达到1500万首,而虾米音乐却只有400万首。
而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TME旗下三大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覆盖率已经达到为90%,阿里音乐只有20%。
此时的高晓松和宋柯,缺少了对于版权大战的敏锐,在TME疯狂揽入版权的时候,开始着手让天天动听改头换面,打造出了阿里星球。
但在线音乐平台接下来的形势是:得版权者得天下,阿里星球却由于版权的贫乏以及产品方向的失策,很快就开始凉凉。上线不到一年,阿里星球就宣布关停了有着十年历史的天天动听。
那边天天动听凉了,虾米音乐也开始出现各类问题,BUG频发,版权流失,用户量急剧下降,高管们接连转岗。此后近三年间,从张宇到杨伟东再到朱顺炎,阿里音乐CEO一职一直处于“兼职”状态。
2018年到2019年,虾米“卖给头条系”,虾米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合并的消息还风传一时,但终究未能成行,虾米音乐并没有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婆家”。
2019年6月,阿里重新调整组织架构,阿里音乐被归于创新业务事业群组,这也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是,如果不创新就没出路,至于怎么让市场用户买账,虾米音乐至今还没有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阿里大文娱对于虾米音乐所有的努力,都难以扭转市场逐渐被TME和网易云音乐分割的局势。
发展到现在,中国在线音乐已经进入寡头时代,TME前三季度收入达208亿元,最新市值超过1800亿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在线音乐平台,无论是版权能力还是用户流量,都对后面的竞争者形成碾压态势。
从比达咨询最新的数据来看,2020年上半年腾讯系三大在线音乐平台的日活和月活都遥遥领先其他平台,虾米音乐惨遭垫底,各项数据都变现得相当惨淡。
虾米音乐早年累计的市场份额已经被瓜分殆尽,用户因为版权的流失而逃离虾米音乐,就连阿里内部也开始放弃这个连年亏损产品。
和大多数在线音乐平台不同,虾米初期是由众多音乐爱好者一砖一瓦建造出来的,是由用户一首首将歌曲上传平台、一点点编辑/翻译歌词、完善音乐人资料而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虾米早期用户对于平台有着很深的感情的原因。
用户自行上传音乐也直接帮助平台捕捉了大量的长尾需求,使得留在虾米上用户的喜好更加多样化,也帮助虾米音乐创造了分类最全、最严谨的“音乐图书馆”:只要在虾米输入一首歌曲的名字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会将歌手、所属专辑、流派、封面等相关信息都会一一呈现出来。
在音乐风格上的分类,虾米也是做得十分细致的。在做到了流行、爵士、R&B等这样的大分类之外,这些大门类里的小分类,也有着完整的呈现。而你点开一个风格标签的时候,风格介绍、代表曲目、代表专辑都有着完整的体现。
除此之外,虾米音乐精准的日推逻辑、小众的审美需求,使得在音乐授权越来越严格的大环境下,手握那么一点点版权的虾米,依然拥有着那么一小部分“死忠粉”重要原因。
但“小而美”的情怀最终也敌不过连年亏损的现实,没有用户版权会流失,没有版权用户也会逐渐流失……在这条已经走不通的死胡同里,虾米音乐关闭的大结局已经被“剧透”了出来。
面对腾讯三驾马车的围剿节节败退,一不能自盈利,二用户数越来越少,不能为阿里集团提供价值,被抛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THE END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