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扫弦总是比你的好听?
初学者往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把扫弦弹好听那么一丢丢。
不好听、没感情、太死板,要命的是,还不知道该怎么练。
我们的建议是:在练之前,先有意识地培养你的“说话思维”。
你可能会问了:说话思维?什么是说话思维?这和扫弦有毛关系?
老话说得好,“音乐是另一种形式的语言”。拿乐器演奏音乐,就好比用喉咙和舌头讲话。
你怎么通过讲话来调动人们的情绪?
语气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轻重缓急,都有讲究。
扫弦也是如此。
把你讲话的习惯对应到扫弦上,并能通过手部动作精准地完成它——
这就是扫弦的“说话思维”。
轻重
小时候朗读课文,老师经常会强调,什么地方该轻读,什么地方该重读,这是“有感情朗读”的基本技巧。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句“CNM!”,重音落在C,跟重音落在N,跟重音落在M上,那味儿都分别不一样。
所以“有感情地扫弦”,也是让扫弦好听的基本操作。
那重音体现在扫弦上,具体是会有怎样的变化?
主要就是律动感的不同。
例如同样是一小节扫8个8分音符:
重音都在正拍,听起来像严肃的军歌、进行曲;
都在反拍,给人雷鬼的跃动感;
如果加重的是第1、3、6个八分音符,又会有波萨诺瓦的味道。
三种重音,就产生三种律动。更别提还有更多种玩法了。
当然,会玩的前提是,你的手能把这些准确地执行出来。既不会把正拍当成反拍,也不会把重拍扫成轻拍。
高低
小白的扫弦往往死板机械,有时候还会给人很躁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整片去扫,不分高低。
运用说话思维,你会发现不论什么时候,人讲话都是随时有高低起伏的。Siri都不只有一个调调。
举个通用词,“卧槽”,它竟然有6种不同的音高读法,每一种代表的情感都不一样。
两个字的感叹词都能有这么丰富的变化,你的扫弦可是占了好多个小节好几种拍子的啊!
所以扫弦要想扫出高级的动态,也应该有高低音区的落差。
吉他上,一般123弦会被分到高音弦,456弦被分到低音弦。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去模仿歌曲中鼓点的声音。
比如嘭嘭嘭的低音大鼓,对应低音弦;哒哒哒的军鼓,对应高音弦。更复杂的情况,相应地分更细。
很多教程会告诉初学者:“吉他扫弦的本质是在模仿鼓”,其实鼓点的本质,也是在模拟说话。
只要你get到了说话的精髓,一切的乐器,玩起来都不会平淡无聊。
快慢
比起讲话的轻重和快慢,在生活中我们更容易注意和感知到的,是一个人的语速。
平稳的语速,给人从容、安定的感觉;语速加快,让人感觉说话人很激动、紧张;慢的语速,又能让人放松下来。
这就是速度带来的张力,带给人情绪上的影响。
在扫弦的时候,我们也讲究一个过弦速度,分为快速过弦,和慢速过弦。
这两种过弦方式有什么用呢?
快速过弦是在一瞬间弹响六根弦。这样的过弦方式铿锵有力,仿佛声音是同时发出的。
而慢速过弦因为放满了速度,听上去会有声音的渐变感。它对情感的表达更为细腻,通常会在抒情歌曲、或是一首歌临近结束的时候运用它。
吴熙老师在他的《扫弦的表情与律动》课程的第一课当中,就讲到了过弦速度的快慢和扫弦的轻重给歌曲带来的动态感。
↓↓↓点开感受学习一下↓↓↓
轻重、快慢、高低,在实际说话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只选择单一动态:语气加重的同时,声音会变高,声音变高的时候,速度也会越来越急。
扫弦也一样。
扫弦对于情感的表达,实际上是一种联动的、综合的、复杂的的高级技巧。
讲话的时候,我们用自己天生的喉咙就可以做到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扫弦的时候,我们是借助工具来表达。
如果脑、心、手不能统一,就算你心里有着磅礴的情感,手也get不到。
所以,光有思维还不够,还要通过大量练习,让手能把我们想要的动态准确执行出来。
而吴熙老师的《扫弦的表情与律动》,就是这样一套包含了大量手部动作练习的课程。
吴熙老师在常年的职业乐手生涯中,累积了极为丰富的演奏技巧。对于如何在扫弦当中,制造丰富的吉他动态,他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通过课程中设置的大量互动式练习,学生相当于随时随地有老师陪练,可以及时评估自己的练习状况。
这和课后没有老师知道的盲目练习不同,进步是非常明确的。
学员购课的第二天就发来了反馈
已经购买的同学,普遍反馈课程设计合理、科学。
过来人都知道,同样是弹唱,扫弦弹得好听和弹得不好听,完全是两个级别。
好不容易跨过了手指疼,跨过了大横按,距离装逼成功,就差一个扫弦,你甘心就这么徘徊在分解么??
有这样一套宝藏课程,千万别错过啦!
↓添加客服微信,咨询更多↓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