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练琴高手,都厉害在思维上
很多人常常会因为一点点思维上的问题,而陷入一些练琴的思维误区。
我是一个没办法系统练习的人,所以每一次练习计划,我都会只专注在一个东西上面。我会先挑好一个主题,然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只会去练习这个。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感觉自己听懂了——哦!就是要专注在一个主题上练习嘛!我会了!
可是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我说的其实非常笼统。
中间有很多操作的细节,很多人搞不清楚,最后练完也没有效果,甚至练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你练习的主题够精确吗?
就以练习某一个新的音阶为例。
我说:“我希望在一段时间里面快速地提高我对一个音阶的熟悉度。”
这个目标看似很清晰,对吧?
可是“一段时间”是多久时间?“快速”是有多快?“熟悉度”是哪方面的熟悉度?是要熟悉到什么程度?
很多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练什么,就是在于他没有意识到,很多音乐的主题,它的进步空间都是无限大的。
我是能够弹出这个音阶就算会了,还是我要能够弹出这个音阶,然后达到多少BPM才算会了?
还是说我要在多少BPM里面,在指板的每一个把位都可以弹奏这个音阶,才算会了?
还是说我要在整个指板上面,不光要可以弹音阶,还要能弹这个音阶的模进,才算会了?
我要能弹这个音阶的模进,那我能弹多少种模进,才算会了?
我除了上行下行,还有多少种其他弹法,才算会了?
你会发现这个东西无上限,永远可以循环下去。
还不要说模进的问题。光是最开始的用多少速度去弹,很多人就会走错方向,变成一个速弹练习,而不是去练习音阶本身。
还有练习音阶的时候,你要不要同时练习这个音阶的听力?
光是指法记得了,是不是就等于会了呢?还是我要能唱出这个音阶,才算是会了呢?
这又是一个可以无限提升的主题。
你会发现这中间的水实在是太深了,如果你没有把这里面的这些东西想得足够清楚,你的练习就会变得很盲目,然后进入一个毫无目的的疲劳状态。
所以不要被一些看似很清晰、实则很模糊的东西骗了。
目标一定要足够精确,否则你就会丧失练习的方向。
还是以练音阶为例。
我可能同时要练它指法的速度,以及去唱模进,去熟悉这些声音。
这个时候,一项比较重要的能力就是,
你能划分音乐性的练习
和机械性的练习吗?
机械性的练习,基本不需要思考这个音乐内容是什么,我只要去管手指的动作到不到位,姿势对不对,出来的声音对不对,指法合不合理,等等这些技术性的东西。
音乐性的练习,在不涉及作曲方面来说的话,就是你能不能事先听到那个声音?你知不知道等下弹的音阶级数?这些乐理上的问题。
一般来讲,我会看现在的难点是在音乐性的理解,还是在机械性的执行能力不足,然后去分配我练习时间的比例。
我觉得这样的分法对我来说是最科学的。
以我们《音乐人吉他课》里面的《外面的世界》为例。
之前有同学提到说,自己达不到68BPM的速度,可是这首歌的旋律唱名他已经会了。
这首歌的内容是为了扒歌设计的,所以和前面的内容比起来确实不怎么难。
可是你速度到不了,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如果是我,我就会去切分速度上的练习。
如果有1个小时练习的时间,我可能会花40分钟时间练习技巧,花20分钟去练习根音弹唱和其他熟练度的问题。
可是如果反过来,这首歌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过的音阶写的,这个和弦进行完全不熟练,可是这首歌的速度不是很快,我的技巧是跟得上的,那我可能机械性的练习只需要占用10分钟就好,剩下的50分钟,要练习去唱这些旋律,以及去背这些根音,去把它的声音弄熟练。
所以你一定要看,你练习的难点在哪里,是操作不了,是熟练度不够,还是要突破你技巧的极限?
把音乐性和机械性的内容划分开,你的练习才能有效开展。
那说到切分,就涉及到你怎么安排练习内容的问题。很多同学只想着一口闷,可是这个东西它太难咽了,于是他就会转而想通过解决另一个更大的问题的方式,再来迂回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样做之前,你一定要问问自己,真的有必要吗?
你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吗?
有的同学经常会问,我弹唱唱不准,要不要去练视唱练耳?
一首歌的旋律弹不下来,要不要去练爬格子?
之前学习群里好像还因为爬格子的事情吵起来了。
其实这还是练习的逻辑的问题。
我们常常会进入一个误区,就是我这个事情的目标达不到,是因为我没有做另外一个事情。
爬格子、视唱练耳,这些东西的名词很好理解,我一听视唱练耳,感觉就可以加强我的某种能力,一听爬格子,感觉就能全面地加强我任何地单音演奏。
可实际上是这么一回事吗?
前面提到弹音阶,假如说我的目标是弹奏速度要到140,那我现在到不了140,所以我要去练爬格子吗?
我只能慢慢地弹这个音阶,然后慢慢地加快,把它加到140。
我要彻底理解这个音阶当中任何一个音唱起来是什么音,我在耳朵内能不能听到这个音,那我是要去练视唱练耳吗?
也仍旧不是,我还是要一边弹一边唱它才行。
所以单纯的练习,你只要单纯地去练它就可以了。
弹唱唱不准,要练视唱练耳吗?不是练视唱练耳,而是去降低它的难度。
一整段弹唱不下来,就简短到1句。一句弹唱不下来,就简短到1小节。一小节弹唱不下来,就简短到1个音。1个音练好了,再去弹3个音。从3%到5%,你总有进展。
如果一开始就把目标定成100%,那你永远也不可能完成它。
如果你要为此去练视唱练耳,你会发现视唱练耳又是一个很大主题。
你是要练音程,还是要练唱音阶?还是要唱音阶的模进?还是要辨认和弦的属性?还是要练五线谱视唱?五线谱视唱你是要首调视唱,还是固定调视唱?
你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练起。
你把一个小问题归结到一个大问题,好像视唱练耳可以增加自己关于整体听音的能力,然后就想着说,我现在目标的这个练习先不做,我先去做别的。
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学习计划。
同样的,旋律弹不下来,就要去练爬格子吗?
大家都在吵说,爬格子也是所谓的基本功嘛,练基本功很重要啊。可是我的回答是,把眼下你要练习的旋律给弹好,这就是你现在需要的基本功。
你应该想办法,把这个课题完成,而不是想办法完成另外一个虽然相关,却没什么实际联系的课题。
旋律弹不下来,还是一样,去做细切,每次尽量地让自己多弹对一点点。一点点叠加上去,你总能把它弹下来的。
在规划练习的时候,第一就是要搞清楚你的主题,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如果你搞不清楚你练习的主题,就不要提计划,根本就毫无计划可言。
细心的同学应该会注意到,我在这期反复强调了“一定要搞清楚练习的主题”。不然你会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练什么。
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你要清楚,
你拿起吉他是要干嘛?
最近我们在大量研究各种网络上的网红吉他手,尤其是我现在担任吉他世界教育频道的课程总监。
我们要去研究这些人都在干嘛,发掘一些有潜力的老师。
我真的发现有超多人弹别人的曲子弹得都非常酷,技术非常厉害。可是他没有办法自己创作一个类似的东西,或者没有办法即兴地弹出和那些曲子一样的水平。
那显然,这些人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技术上面,而没有去练习比如听音、作曲、编曲、或者是即兴方面的东西,也就是欠缺了另一部分的基本功。
包括有很多同学也会问我一些工具书方面的问题,比如卡尔卡西和伯克利这两本教材的区别是什么?Mi型指板手册要学吗?
可是说实在,你真的知道你学这些东西,你用这些工具书,是要用来干嘛么?你是要用在什么地方?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工具书除了吉他怎么操作之外,什么都没有教你?你知道了吉他上面所有指板的音,以及这些音阶的弹法,你要拿它来做什么?
通常真的能够应用这些工具书的人,都有一些前提在,就是他已经知道他要拿吉他做什么。
他只是需要一个工具让他去做这些事情,然后他才会去用这些书。
最常见的就是像我们这种弹爵士的,我们要弹奏即兴,需要你熟悉这些指法和音阶及和弦的弹法,以及整个指板的操作,否则没办法执行。
重点就是你想要执行什么,你执行的东西需要什么技术,然后再去看你需要什么书来加强自己的这一套能力。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你跟着这本书学,最后你好像可以学会弹吉他,或者变成所谓的“吉他高手”,可实际上这不可能,因为你最后都还是不知道你要拿吉他来弹什么。
这才是问题。
我做《音乐人吉他课》,其实为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本书就是为了告诉你你要干嘛。它非常不强调吉他这个乐器怎么弹,而是你先去理解音乐,然后再顺带着用吉他这个东西去把它给弹出来,这是《音乐人吉他课》专注的部分。
包括我们在网络上出的这些精品课,这些课全部都是建立在我们假设同学们已经知道,自己要做某一件事情,可是技术上还有缺失,还没有办法做好,所以你需要去上这些课。
你必须很明确地知道,学会这个课,我就可以把这些技术应用到我正要弹的东西上面。否则,你就会一直很迷茫,你不知道你自己要干嘛。
音乐其实有很多能力,比如你手指的能力啊,你脑子处理听音的清晰度啊,对于音乐转乐理的快速程度啊……技术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但我们希望的是,如果你把自己看作一个音乐人,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够持续发展。
就像一个圆环,每一环都互相关联,它们会不断地往上涨,往上涨,每一块都互相补强,最后收束成一个完整的圆锥,当然这个圆锥的顶点是无限高的。
如果你练某个东西特别有感觉,你就抓住它狂练,那么多的能力,只有一种蹭蹭蹭地上去,可是其他的东西你顶不住,那你的能力最后就只能局限在一定的程度,而没有办法收束成完整的锥。
这就是很多人在自学过程中会遭遇的盲点。
讲师介绍
Tim戴育廷
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Tim老师是一位爵士吉他手,同时也是上海JZ School的吉他老师。
他与吉他世界历时3年共同打造的《音乐人吉他课》,完整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一本革命性的入门吉他教材。
Tim老师同时担任吉他世界教学总监一职。他正与吉他世界进行深度合作,为琴友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线上吉他教学新模式!
Tim老师已上线课程,都在吉他世界“课程”频道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