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换不快,还怎么耍帅?

干货 2020-6-15 14:00   阅读数:20238

资讯 - 文章内容顶部动图

 

听说吉他入门三月通,但95%的未来高手都被卡在了和弦转换的路上。

 

和弦转换,这最基础的技能有没有?

 

但它就是有本事让你练到发出土拨鼠叫。

 

要么节奏卡不准,要么按到弦外面去了,要么手指迟疑了,要么发出不和谐的噪音,总之就是不能一步到位!

 

 

你都不知道是该恨自己的手指不灵活,还是该恨这吉他到底是什么变态乐器。

 

很多人还因此养成了坏习惯:和弦转换的时候,不管节拍,拍子还没到呢,就赶紧转过去,免得下一拍要跟不上了!

 

但是你又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前辈过来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多练,形成肌肉记忆就好了!

 

真的是冷冰冰,不带一丝感情。

 

 

 

很多人听了这句话之后,就埋头死磕去了。

 

结果手指练得痛死,老茧也结了好几层,可是练到新的歌,出现陌生的和弦,还是会整段垮掉。

 

他们以为是自己练得不够多的问题,继续死磕。磕到新的歌,又换不好,又是死磕……简直就是在跟和弦玩无限战争。

 

 

你不能说他不勤奋,因为他在练琴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尤其是被折磨了这么久都不退坑,这热情简直可歌可泣。

 

但问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看看谱,看看和弦,顺了几遍,就能表示:

 

“好了我会了。来吧。”

 

 

你会了???

 

你就这么轻飘飘地会了???

 

老子的手指都练得秃噜皮了,你就这么跟我说会了?

 

你就说气人不气人吧?你就说你绝望不绝望吧?

 

 

为什么同样是弹一首新的歌,别人随便练练就能上手,你却每一首都要死磕?

 

你要说是智商的差距吧,天才只属于少数人,大家基本都差不多。

 

你要说是琴龄的差距吧,那不好意思通常人家才是那个扎心的后浪。

 

大家练的都是肌肉记忆,除非……除非他的肌肉记忆和你的肌肉记忆不一样。

 

 

仔细想想,我们锻炼肌肉记忆的本质,是在锻炼什么?

 

——是手指的机能!

 

如果我们的手指机能足够强大,每一根都能独立听从指挥,那肌肉还记忆个毛啊?直接上啊!

 

就是因为手指的机能不足,才要通过肌肉记忆,来唤醒手指机能。

 

如果你的死磕,只停留在肌肉记忆层面,却没有锻炼到全部手指的机能,那么你就算投入再多的时间,你的手也只是记住了这次练习的和弦动作。

 

敲黑板!!!

 

每次弹新和弦都不熟练,是因为你总是只练到一小部分的手指机能!

 

所以你总是会在陌生的和弦里卡很久。

 

而且下次再碰到陌生的和弦,还是会妥妥地翻车。

 

小鲜肉熬成老腊肉,基本功也还是让你头秃心痛。

 

 

那么,该怎么充分锻炼到每根手指的机能呢?

 

其实,归根到底要落脚到每一个和弦当中的每一根手指的动作逻辑。

 

就拿入门必学的C、F、Am、G这4个和弦来说,它覆盖了非常多流行歌曲的和声进行,初学者掌握这4个和弦的转换,就可以自行弹唱很多曲目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教材一般都会率先让你练习这4个和弦。

 

但是,看似基础的和弦组合,它们彼此之间的转换难度却差别极大。

 

C到Am,只需要移动一根无名指就可以做到,它最简单,只涉及1个动作。

 

 

C到F,就不太容易了,F和弦有个小横按,中指和无名指平行移动到第三弦和第四弦的同时,要放倒食指按住第一、第二弦。

 

 

平行移动手指看似简单,但它要求你要在空中,保持两根手指的相对位置不动,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C到G,也并不简单。食指原地松开的同时,中指和无名指要平行移动,小指还要落下按到第一弦。这样就有3组动作结合在一起了。

 

 

同样地,食指的原地松按,感觉好像也很简单,但你未必能控制每一根手指的原地松按,试试就知道了。

 

F到G,也是一样的道理,涉及到两根手指平行移动、和食指、小指的松按,当然小横按的存在,使得这组动作要比C到G当中,食指原地松按更难一些。

 

 

Am到F,就更难了,不仅食指要放倒,还要控制中指和无名指的韧带,做交叉移动,并且有一定的扩张。虽然也是3组动作,但难度系数无疑更高一点。

 

 

 

也就是说,看似简单的和弦转换练习,实际上练的是操控手指同时进行单根手指原地松按、单根手指的移动按弦、双指的平行移动、双指的扩张移动、双指的交叉移动……各种动作的花式排列组合。

 

这当然很难,当然要花很多时间了!

 

可是青春不等人啊朋友们!

 

如果不先把它们逐个击破,光靠硬着头皮去练,别说轻松游走在各种和弦之间无缝切换了,什么时候才能把手上的这几个先练熟呢?

 

要事半功倍,还是要事倍功半?这是个问题。

 

别说先弹根音,再动其他手指的方法也能顺利转换,弹分解的时候当然可以,扫弦要怎么办?

 

所以,有拆解动作的思维在先,有刻意训练手指机能的意识在后,你的“多练”,才能真的发挥高效用。

 

光靠锻炼肌肉记忆,救不了你的和弦转换。

 

 

- And -

 

在平时练习过程中,我们对着有限的和弦练习,很少有机会去思考,这些和弦的组合都包含了哪些动作。

 

更没有相应的课程,能帮助我们总结这些动作,划分难易程度,安排科学的集中训练。

 

我们的教学项目负责人樊锐,为此首创了一套《提高和弦转换速度》课程大量流行歌曲实例中,为琴友们总结出最为常用的和弦转换动作套路。

 

课程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叠加转换动作的数量和难度,琴友们通过集中训练,马上就能将课程中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弹唱当中。

 

由于课程里的和弦,都来自耳熟能详的歌曲,这样也让练习更有音乐性,琴友们练起来不会很枯燥无聊。

 

↓点击查看樊锐老师对课程的介绍↓

 

 

⚠️注意:本套课不涉及横按和弦和扩张和弦

 

尤其是交互式的训练模式,能够模拟线下课时,老师手把手地带你练,效果堪比一对一私人化教学。

 

 


 

下载吉他世界APP,即可学习课程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课程预览

 

http://m.guitarworld.com.cn/course/1/share

 

 

当你再度遇到新的歌曲、新的和弦时,只要调用樊锐老师带给你的和弦动作组合库稍加练习,就能流畅弹奏,从此以后告别硬练。

 

你将再也不用羡慕别人家的高手,因为你才是高手!

 

 

↓添加客服微信,咨询更多↓

 

 

死磕和弦,不如死磕动作。

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换来一生一世的无缝衔接~↓↓↓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