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湿真的不是可以来蹭流量的。。。 关于调式的知识,其实我早就有所准备,正好今天刷手机时刷到了一篇质疑华晨宇在《歌手》上发表的关于“雅乐音阶”的言论,文章中具体讲的比较多,但大概争论的一点就是:升fa真的等于降sol么?有人说,这不废话么。当然等于,键盘上不就是同一个音么?!当然,音是同一个音,但能不能这么讲,其实在“科学”的角度上有待商榷。 我们先从调式讲起,我来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常说的自然大调音阶,就是我们最熟悉的,do-re-mi-fa-sol-la-si-do,这是从低到高、有规律的、始终循环的一组音符排列。从do开始,一直到si,我们可以将这七个音表述为自然大调音阶的一级、二级、三级…直至七级音。在自然大调上写的歌(也就是大多数的流行音乐),旋律上的绝大多数音都会落在这七个音中,而很少有诸如升fa,降la这种音的存在。同样,一首自然大调音乐中用到的和弦,和弦音也大都落在这七个音之内。 我们顺着音阶,可以得出一些自然大调中的七个“由这七个音组成的和弦”(术语叫“顺阶和弦”)。比如以最简单的三和弦举例,便是一级和弦(do mi sol),二级和弦(re fa la),三级和弦(mi sol si),四级和弦(fa la do),五级和弦(sol si re),六级和弦(la do mi),七级和弦(si re fa)。但倘若我们将这七级音其中的一些进行升降调变化,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音阶,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调式,比如我们举两个最常见的调式: 1. 自然小调有人说自然小调,我知道的,不就是la si do re mi fa sol la么?这确实没错,看上去音阶里的每一个音和自然大调一模一样,只不过起止的音由do变成了la,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排列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从上面这个思路想一想,是否可以在do-re-mi-fa-sol-la-si-do的自然大调音阶基础上,升降某一些音,从而获得小调的音阶呢? 答案就是,将大调音阶的三级、六级、七级音分别降半音,我们就得到了自然小调音阶,do-re-降mi-fa-sol-降la-降si-do。 (听上去和la si do re mi fa sol la一模一样,因为音与音的排列方式是一样的)哎老师?那这样我是不是可以把一首大调的歌“改造成”小调的?没错,老师来满足你的愿望,就拿过气网红《学猫叫》举例吧: 先在自然大调上演示一下这个旋律,并在下图上附上了和弦级数:如果我们将上一段音乐中所有mi,la,si全部降半音,就会得到自然小调版的《学猫叫》。自然,不止旋律,所有和弦音中的mi、la、si也会降半音,这样,自然小调的顺阶和弦,相对于自然大调,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唉,这只猫好像有点忧郁…那么!如果你想写一首歌,却没有什么灵感,不如试试把一首大调的歌所有的旋律与和弦中的mi、la、si各降半音,说不定你就得到了一首好听的新歌(误)。2. 和声小调这个调式有一种浓浓的香料味…先来感受一下:好了,知道这是一只中东地区的猫了。 想要得到和声小调,我们只需要把大调音阶中的mi和la各降半音即可,音阶就变成了do-re-降mi-fa-sol-降la-si-do。当然,和弦中的每一个音也要一起变化,和声小调的顺阶和弦,听上去会比自然大调的复杂许多。 由此可见,很多民族音乐,之所以能听出“民族”的感觉,就是因为调式被刻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比如,中国常用的五声调式(do re mi sol la)和日本常用的和风调式(do mi fa la si),就有着浓浓的民族风。世界上的调式有很多种,而当你想去在这个尝试在这个新鲜的调式上进行创作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这个调式上的“顺阶和弦”,这样,你所演奏出的音乐,应该会是非常地道的。比如可能一些同学听说的,Lydia调式,它的音阶就是do-re-mi-升fa-sol-la-si-do。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这个调式中的二级三和弦是什么? 答案就是华晨宇在《歌手》中演唱的曲目中一直用到的:二级大三和弦(re 升fa la),这也是这个调式中非常具有“特征听感”的和弦(毕竟含有在我们熟悉的自然大调中不常出现的#fa音嘛),又比如《卷珠帘》这首歌,也是围绕这个调式创作的。而这个调式,也与华晨宇所描述的雅乐调式一致。 所以我想你可以试着去理解,为什么在这个调式之中,不能把升fa描述为降sol了。Lydia调式是将自然大调中的四级音升高半音(由fa变成了升fa),而不是把五级音降低半音(由sol变成了降sol),五级音在Lydia调式中还是sol,并没有变化或是删去。刘老湿难得傍上一个热点,其实也不是为了批判,毕竟以我自己的资历,我也没有资格去批判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