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的迷思:这么练琴越练越废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吉他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万小时定律”开始悄悄地影响了吉他圈
也影响了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开始了某种“自虐式”的疯狂练琴
要从一个平凡人到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
按照这样算,想要成为吉他大师的话:如果每天练琴八个小时,一周练琴五天,那么成为顶级选手至少需要五年
可这对大部分只能靠挤出来的时间练琴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要求有点高了
那么就按照每天练琴两小时,每天都练来算,这样差不多是需要十四年
虽然有点漫长,但是总让人有了一个美好的希望和练琴的动力
事情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坚持练琴固然是有收获,可真相是真正坚持了一万小时的人最后却不一定会成为大师
原因是那“一万小时”本身就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所以单纯地通过练琴时间的堆积,并不能达到最佳的练琴效果
这在刚入门的学习阶段表现得不会很明显
因为那些基础的音阶、和弦等等,确实可以通过一遍遍重复的机械练习在短时间内记住
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能通过不间断的练习获得较大的提升
但是根据“边际效应”,通过这样一种持续的、时间堆积式的练习,收到的效果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如果在到达提升水平的阶段仍然采取低效率的练琴方法,将再也不能得到提高
这也是很多同学越练琴越迷茫,不知道该练些什么的原因
这时候不妨先放下手中的练习,思考一下转变这种困境的方法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也曾经有过像这样一段很长时间的练习过程
虽然看起来每天都在努力,然而都是一些收效甚微的无用功
所以总结出来以下这三大误区,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停留在安逸区
重复练习已学会的内容
终于有时间开始练琴了!
我开始迫不及待地拿起琴,先是弹奏了一些音阶,然后开始了自嗨的唱歌,一两个小时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这样的练习等于什么也没练!!
这在弹唱入门的阶段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看起来酷炫拉风的吉他弹唱,其实说白了就是几个和弦伴奏的事
只要熟练了常用的几个和弦,理论上就能弹唱大部分的歌曲
但是当自己总是使用相同的几个和弦来弹唱所有的歌曲
或者每次遇到不会的技巧和指法就直接跳过和放弃时,就已经进入了低效率的状态
并且自己也会容易觉得厌倦
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放下手中的重复练习,寻找一些突破,例如:
1)思考和弦的构成:
试着在指板的不同位置找到相同的和弦,并且聆听它们的音效差异
也许你以前从未怀疑过C、Em、F这些和弦为什么是这样按,其实每个和弦都有不止一种按法
这也是我自己在低效练琴很久以后才发现的事实
当然如果你一直沉醉于用基本的和弦弹唱所有的歌曲,在和弦的掌握上就不能再有进步了
2)发现和弦的连接规律:
其实大部分流行歌曲的和弦连接都有一定的规律,前提是你要懂得每一个和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每个调内的几个顺阶和弦往往各自在一段音乐中有着特定的作用
有的用于开始和结束、强调主音,有的用于乐曲的高潮和发展段落、推动乐曲进行,有的和弦可以相互替换
这也决定了一首歌的和弦编配也不止一种形式
如果了解了这方面的一些知识,积累一些常用的套路,你便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感觉为歌曲配上和弦,让同一首歌曲演绎出不同的风格
3)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不会的技巧:
弹唱可能是大部分人入门时最感兴趣的部分,但你总不能一辈子都用简单的分解和弦来应对自己的练习
光是吉他的伴奏技巧,也还有切音、闷音、轮指、打板、拍弦等等
在尝试几次不成功后,有些同学就认为自己可能学不会或者不学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但是要知道这些技巧都不可能是一夜之间速成的,每天花个十几分钟练习它们,坚持下来你一定能找到诀窍的
一味追求练琴的速度
这里的速度一方面是指练习的进度,另一方面是指弹奏的速度
1)关于进度:
很多同学一拿到谱子就开始弹,总觉得能尽快从头到尾练完就算学会了
而不在意它的调式、速度、节奏等看似无用的信息
如果是遇到自己熟悉的歌曲,尚能追求一个旋律上的相似
但对自己完全陌生的曲子,这样的练习只能是一种生硬的音符拼接
我的建议是在下手练习之前,最好要将整首曲子多听几遍
不仅是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整首歌曲的基调、情绪的起承转合、节奏的强弱变化等一些细节的地方
尤其是在指弹曲目的练习中,这些细节处是最耐人寻味,也是最能体现整首曲子特点感情的地方
某些地方用了哪些技巧,如滑音、击弦、揉弦等,该用多大的力度和速度,都值得细细揣摩
光是赶进度,囫囵吞枣的练习,会忽略很多细节
也会发现在同一首曲子上,自己弹的和别人弹的比起来就差了那么点“味道”
2) 关于速度:
快速弹奏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能说明技巧的娴熟
但“快”并不总是意味着“好”,技巧终究是为了乐曲服务的,它本身并不是目的
而事实也是这样,不管是练习爬格子、琶音或是轮指、扫拨这些技巧
大多数前辈都会告诉你,刚开始的时候跟着节拍器,用一个相对较慢的速度练习基本动作
一段时间后再慢慢增加这个速度,最后才能练到你希望练成的那个样子
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看起来困难的练习曲更加不能急着加速
一定要在自己能够接受的慢速范围里把节奏和指法理清楚,才能在渐渐提速的时候不慌乱
见异思迁地练琴
这类型的朋友往往是对练琴怀揣着浓厚的兴趣
但自己本身缺乏明确的目标,又因为身边缺乏好的老师和系统的教学资源,不知道该怎么有针对性、系统化地练琴
这种症状主要表现在:
1)乱练:
一种是没有目的性的乱练:每次练琴时,只是拿着琴乱弹一通,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想到哪里弹哪里
往往是最近喜欢了哪首曲子就会想要立马上手,并不考虑自己想要达到的练习目标是什么
在练习的时候也不求甚解,只弹出了大概意思就立马换了新的目标
另一种是目标太多,无暇应付:短时间内看了大量的视频或者干货教程,觉得别人的表演真的是太帅了
于是什么风格都想学,往往也是只对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进行简单的练习,感到没有进展后又对别的风格感兴趣了
这样蜻蜓点水式的练习是一点成效也没有的
虽然你知道吉他的风格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但是就算大师也不可能样样精通的
你必须确立一个自己最想学习的方面,然后在这条路上深入地探索下去
别的风格也可以尝试,但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
2)喜欢收集教材:
这大概是很多人的通病了
且不说现在市面上的教材种类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你不可能学得了那么多
其次很多教材和自己当前的水平是不是相适应也是一个问题
很多同学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些优秀的教材,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它收藏了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如果你只有一本教材,并从头到尾认真研究并吃透里面的知识,也是会对自己的提升起到很大帮助的
理论知识和练习的曲目不一定非要以多取胜
其实基本的乐理也就只有那些,不同的教材只是换着方式来理解,背后的主要思想还是差不太多的
所以当你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千万不要迷失在浩如烟海的教材里
只要选择出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教学资料,并认认真真按照教学的思路走下去
一段时间后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水平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责编:荣幸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吉他谱
(长按可阅读原文)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