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A ME迎来了一次“非常温和”的质疑

深度 2017-11-26 00:00   阅读数:8859



编前语:


《创新者的窘境》谈论的是“大公司面对颠覆式技术创新时为什么总是失败”。对于吉他这么传统、细分的产业来说,从书中可借鉴的地方,更多是一种面对技术创新时的健康心态。




中国吉他行业从来没有哪款产品,能像LAVA ME引发这么大的关注和争论。即便是放在全球吉他市场,LAVA ME也是一款不容轻视的作品。越是有前瞻性的公司,越会重视它的出现,因为商业史中颠覆式的产品在刚问世的时候,几乎都是不被主流市场和大公司看好的。


发明电报的人第一次见到电话时说,这只是个玩具;液压挖掘机出现的时候,没人觉得它能替代线缆挖掘机;曾是全球最大电脑公司的DEC的高管竟然说过,消费者没理由在在家里放一台电脑;微软公司的高管最初压根不把IPhone放在眼里……


与这些行业相比,吉他行业更是有一种厚古薄今的文化,其恶果已经开始显现。琴友们可以在这一期的延伸阅读中了解到:吉他,尤其是电吉他,在流行音乐中的地位正在下降;传统的世界大牌都想数字化转型,但进行得并不顺遂;因此,有媒体宣判了电吉他文化的死亡,而这些其实正是《创新者的窘境》中一个个真实案例的延续——大公司在面对技术革新时,常常只能眼看着自己被小公司颠覆。


试想,如果吉他行业的大公司面临的是“创新者的窘境”,那么即将出现的颠覆式变革,为什么就不能是中国公司引领的呢?如果可以是中国的公司,那么主导这家公司的为什么不能是中国的年轻人?


基于这样的想法,吉他世界网对以拿火音乐为代表的新兴品牌,一直抱以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以至于有不少琴友觉得我们是在收钱做营销。这当然完全是误会。我想,这也算是中国吉他创新者所面临的窘境之一。


支持和鼓励中国新兴的吉他品牌,是吉他世界网的行业责任。理性客观地对这也品牌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样也是我们的责任。


然而,由于LAVA ME涉及到专业知识跨度大、成型产品未上市,以及很多技术细节未发布,现在网上关于LAVA ME的评论很多是缺少依据的情绪表达。


本期的头条,我们选择用一位琴友的来稿。他对拿火LAVA ME的分析较为严谨,在技术和商业两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洞见。大家能看到,作者是带着疑问写下的这篇文章,而非想扮演一个无所不知的专家。古人云:不能提出正确的问题,就找不到正确的答案。我们希望这位琴友提出的问题,能让大家多一个理解LAVA ME的视角,也让拿火音乐及时发现需要直面的问题。


拥有这样的用户,是吉他世界网的骄傲。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琴友能对新事物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感受吉他带来的快乐,而不是怨念。


我知道,时代欠我们一份安全感,那就让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对想要改变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多一份信心吧。


  ——老段


正文:


所有器材发烧友都是一样,一般由高手和菜鸟两种人构成,我属于后者,算吉他剁手族。尽管家里和办公室堆着从千多元琴到Gibson限量版的多把箱琴,但我对国产吉他品牌仍所知甚少。


《吉他世界网》的“对话国琴领袖”节目,第一次向大众展示了这个领域,我也对其中拿火音乐创始人陆子天的理想充满了敬佩与好奇,期待着拿火新材料吉他的上市。编者:陆子天的专访节目属于吉他世界网的“人物专访”,而非“对话国琴领袖”。



10月11日,拿火LAVA ME吉他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第一眼看过去是惊艳,圆润优美的造型、新颖漂亮的音孔,完全不同于以往吉他的概念,“买买买”似乎又是必须的了。但看过了官方视频介绍,我的感觉慢慢发生了变化,似乎哪里出了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个什么材料的吉他?


这款吉他被称作“碳纤维复合材料吉他”。如视频中所说,碳纤维材料质轻而强度很高,是一种高级工业制造材料,一般而言价格不菲,多用在有很高要求、又能承受较高成本的地方,比如公路竞赛自行车、高级轿车以及航空等领域。



碳纤维产品的制作是将碳纤维织布一层层在模具上叠加粘合成型,市面上的一些碳纤维吉他也是这样制作的。这个和注塑、吹塑等一般的塑料制造工艺完全不同。


从LAVA ME吉他一体成型、充氮技术等的介绍来看,比较大的可能是采用的注塑成型工艺。这是把塑料粒子加热熔融成液体后,注入模具腔里,再经合加压模、脱模、冷却而成型的加工方法。简单说,就是加热塑料原料融化成液体,然后用模具做出我们想要的形状,这也是称其为“塑”料的原因。


而含碳量90%以上的碳纤维颗粒本身没有热熔流动性,没法直接这样制作,但可以作为塑料的添加剂(一般在10%~30%左右),以改变产品强度或其它性能。


LAVA ME吉他的原材料应该是加入了一定量碳纤维改性后的尼龙以及长玻纤,或其它塑料材料。如果是这样,LAVA ME吉他实际上也可以叫塑料吉他,称其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吉他”可能不适合。就像30%橘子混合70%苹果做成的饮料,叫做“橘子复合饮料”总是有些不对吧。


不过,在塑料压注成型工艺中,是可以使用超过50%的大比例碳纤维材料与树脂等其它材料结合成型的,但如果这样,压注技术、氮气辅助和一体成型的这个全封闭产品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似乎有些矛盾。


第二个问题:LAVA ME吉他的技术与成本分析


应该说LAVA ME吉他制造精良,在研发上(包括模具等)投入应该不低,但综合技术水平应该不是非常难。



核心技术首先应该是其“AirSonic声学粒子”。其实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很多在原料中都会加入一定改性添加剂。根据声学所需要的材料指数,实验出一种合适的改性添加剂比例,需要反复和精心的计算与试验。


另一个需要一定技术含量和投入的,就应该是视频中展示的模具和没有展示的成型设备。由于模具是在一整块高质量钢材上切割而出,并且要求有良好的精度,因此成本很高。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充入氮气加压辅助成型也是比较高级的制造工艺,可以使产品外观更完美,并减少原料使用和成品重量。大体积的产品、模具以及充氮技术,都需要大型的成型设备(注塑机)。我想,这应该是LAVA ME吉他先从小体型的旅行吉他,而不是常规40寸或41寸吉他开始做的一个原因。


总之,包括研发、设计以及模具在内的前期投入应该不菲,但产品一旦完成一定销售后(个人估计在1500~3000把之间),这些投入就可收回。而按财务正常摊销,这些在LAVA ME吉他的成本中也只占很小的比例。


我并不是塑料加工方面的专家,略知一二,所以存在着不少疑惑,因此很希望拿火公司能让我和其他类似的朋友,对此有个更清楚的了解和认知。


第三个问题:LAVA ME吉他的性能怎么样?



1.声学表现


我没有试弹过LAVA ME吉他,按厂家的数据和结论,其声学性能和表现都很优秀。不同的木材会有不同的声学特性,声音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像葡萄酒一样醇化而优美(也可能会因保养不当而失色),这个应该是所有非木质新材料吉他所不具备的。声音的变与不变、逐渐成熟还是保持稳定,是个见仁见智的喜好。


2.外观和舒适性


实话讲,LAVA ME吉他的设计非常高端,突破了传统的造型,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也是我看到就有购买冲动的原因。小巧圆润的造型,弹奏起来应该也会非常舒服,尤其上移的琴颈会使高把位的弹奏更为自如。


3.稳定性


木材是传统的吉他制造材料,会因干湿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形。LAVA ME吉他则完全没有这个缺点,这也是厂家引以为傲的另一个卖点。但LAVA ME吉他的寿命问题却是厂家没有提及的。


塑料本身就有一定的脆性,由于时间的原因还会进一步老化、脆化。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见过,一些塑料物品在使用几年后发脆、容易碎裂,即便纯碳纤维材料的产品也会有此现象。


木吉他虽然会有收缩、膨胀、变形的问题,但同样源于木材的纤维结构和生物性能,良好保养的木吉他可以有几十年的寿命(体型小的小提琴甚至能有几百年的寿命)。那这种塑料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吉他情况会是怎样?LAVA ME吉他的老化试验有没有做?结果又是怎样?这个也应该是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上是对LAVA ME吉他的一些分析和疑问,但我还是看到了一个年轻企业的理想与雄心。LAVA ME吉他的梦想是去颠覆传统的吉他,能做到吗?我认为是大有机会的,只不过在战略方向和一些战术细节上都需要重新思考。



首先,LAVA ME吉他的自我认定与战略有些混乱:


1.产品特点


LAVA ME吉他设计水平非常高,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大的亮点。但在我看来并不如拿火公司坚信的那样,是在追随着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与精髓,甚至可以实现颠覆。


苹果的设计是和产品内在功能以及使用体验紧密结合的,是其整体功能内涵的延伸,设计实际存在于一个庞大的内容体系中。但吉他的基本功能和核心价值相对简单得多,就是声学表现和    演奏的舒适性,个人认为单凭设计并不足以创新出一个新的市场。


2.价格、市场定位与核心竞争力


LAVA ME吉他漂亮的设计,对于想学琴的人来说,会比吉他爱好者和吉他手更有吸引力,但2千人民币的产品定价又不是针对这个市场人群的。


吉他初学者一般会选购几百到1千多点的吉他,等有了一定水平后再升级更新。另一方面,现在2~3千元的价位可以买到较好的面单琴,如果LAVA ME吉他想在这个市场里竞争,那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呢?


传统吉他生产工艺都是半自动和半手工相结合的,这种拿火公司想去颠覆的、看似落后的工艺,其实背后体现的是历史悠久的吉他文化。


从木材的挑选甚至珍惜材种的搜集,到后续复杂的工序,都一直在表达着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和情感。不管这是否如制造者讲述的那般美好与纯粹,但对吉他音乐者来说,早已是根深蒂固的了。



李宗盛自己去做的“李吉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归根结底吉他是一个文化产品,是音乐的一种具象表现,甚至是一个音乐符号。就拿木吉他和电吉他来说,这两种对外人来说都是吉他的产品,其实代表着完全不同的音乐概念和人群。木吉他多会把材料和制作工艺(尤其手工制作)作为卖点,而工业化更高的电吉他则以乐队和摇滚乐手为宣传点。我们可以体会其不同宣传方式背后不同的文化概念。


LAVA ME吉他作为大规模工业化制造的产品,它展现的文化或核心是什么呢?尤其当设计并没有足够大的战场时。塑料吉他在国外一直没有,除去木吉他性价比与国内差异的因素,这个是否是一个主要原因呢?这些都需要拿火公司好好思考。


3.如何颠覆?


其实我认为LAVA ME吉他具有相当大的颠覆潜能,它可以让更多的人更轻松地买到好的吉他、进入吉他世界、享受吉他音乐的快乐。这就是颠覆初学者市场,即几百元的吉他市场。



中国有近14亿的人口,每年有多少人学吉他我不知道,但一定还有很多买不起上千元吉他的人,也有很多弹着几百元烧火棍吉他、并不久就扔到了一边的人。


LAVA ME吉他可不可以像当年的福特公司以T型车颠覆整个汽车行业一样,去颠覆吉他初学者市场,不仅仅让现有的存量市场重新洗牌,更拓展出巨大的增量市场呢?便宜但并不简陋甚至更优良时尚的T型车,让美国普通工薪家庭不可思议地实现了汽车梦,也重塑了汽车产业。这个才是真正巨大的颠覆。


LAVA ME吉他在生产上已经完成了突破,成本上也完完全全可以实现,而更广阔的市场更会漂亮地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好的设计不一定能对应和支撑好的价格,这个是现在LAVA ME吉他的一个误区。苹果是昂贵的好设计,无印良品则是平价的好设计(在日本的价格很低),而两者都是卓越的企业。


4.再有就是现阶段宣传上的问题了。


碳纤维的名字一定比塑料响亮,但如果真如上面的分析,那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硬伤。一体成型技术、声音与性能的稳定性等,也有着模糊的地方。这些或许只是宣传上的捷径,但容易让人对产品和品牌的信任度产生疑问。



最后要说的是,我能感受到拿火音乐和陆子天身上的那种热情和努力,这热情不仅仅是创业,也是社会新一代人群的视野、欲望与冲力。但也正是这种热情与冲力,会容易产生出一些和这个大理想、大事业、大投入不相符的疏漏与偏差。


有时候,憋足劲、慢些走,比较快。


衷心祝愿拿火音乐和他们的LAVA ME吉他可以成功。



吕哥,户外媒体出版人、资深吉他爱好者


返回首页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