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破解 | Fender吉他家族生存指南:教你从三个角度去“扎”它

深度 2020-2-29 14:00   阅读数:11719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Solo吉他音乐


最近小伙伴经常抱怨吉他各种型号各种神奇


光Fender家就有美标美精美专美豪....


有没有实用靠谱的角度去分类一下这些吉他?


不要那种花里胡哨的!


Solo作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下的新青年


当然必须有!



01

stratocaster 和 Telecaster


如果真的要分类的话


Jaguar、Jazzmaster、Mustang之类的也有


但是并不典型


为了降低咱们的游戏难度


它们就不参与了~


其实看stratocaster和Telecaster两个外型就知道不一样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08.jpg


琴头就有很大区别


ST的琴头明显比Tele的琴头大一点


很多吉他手因为这个大一点的琴头是否能提供大的支撑和好的音色


争论不休......


除此之外


指板半径和螺栓固定都是一模一样的!


不弹吉他的人几乎都认识ST这个模型


很多动画的吉他模型之类的都是ST


你说有名不!


如果从时间上来看


Tele是早于ST的


事情还得从1951年说起


Leo Fender那年推出了第一把实心Tele电吉他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10.jpg

Leo Fender


在摇滚乐还没有在美国炸开的时候


就已经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至于ST的诞生


则是由于Leo想改进一下Tele


就在改进Tele的过程中


有了今天的ST


当年的ST还不叫ST


只是一个改进版本的Tele


是Fender的销售主管Don Randall想出了ST这个名字~


然而这个ST的出现缺一波三折


早期的ST颤音系统非常糟糕


糟糕到George Fullerton也说它很糟糕


可能有小伙伴不认识这个人


他就是Fender早期的开山元老之一


Jimi Hendrix一起入驻了Fender名人堂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12.jpg

George Fullerton 50年代在Fender工厂


初代颤音系统失败之后


Leo决定把颤音系统设计成


可以将一个音作出非常轻微的音高变化


但实际上他的设计已经足够作出三个半音左右的音高变化了


就这样一个比较成熟的ST出现了~


琴有了


现在就缺人来弹了


直到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


ST一飞冲天~


当然也伴随着一代大神


Jimi Hendrix的出现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14.jpg


使得ST被大批吉他手熟知


20世纪70年代中期


ST几乎已经家喻户晓了


一些摇滚史上最伟大的吉他手们都成了ST的粉丝


David Gilmour,Jeff Beck,Eric Clapton,George Harrison,Robin Trower,Ritchie Blackmore


全是!


显然直到今天ST也是成功


甚至比最早的Tele还要成功~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15.jpg


看ST和Tele的琴体也是有很大区别了

颤音系统~


插孔位置~


拾音器类型~


品点镶嵌~


都有明显区别


Solo觉得


无论是ST还是Tele


都有无数的大师和无数的历史故事去见证


这两个都适合你~


只是音色和感觉上差别很大


近些年出现的所有版本Fender几乎都在这两种基础上诞生的




02

“C” “V” “U” 琴颈


这个CVU呢


其实指的就是“琴颈轮廓”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17.jpg

形状酷似英文单词 C V U 而已~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


美标、美特、美豪都属于现代C型


但也有改进版本的现代C型


比如美专的C就属于“deep C”比现代C型再深一点~


这里面最出名的


还是美精American Elite


它采用的是复合式琴颈


怎么个复合法呢?


它在低把位是一个现代C型


而随着把位的逐渐升高


由C型逐渐向现代D型过渡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18.png


从琴头弦枕直到琴颈尾部完成了一个现代C型到现代D型的过渡


这种复合设计满足低把位的和弦和riff的同时


也可以在高把位流畅速弹


或许正因为如此逆天所以才起名为美精?


V型呢


还分成软V和中V和硬V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20.jpg


大概就是从扎不扎人的角度划分的...


V型的琴颈绝对是喜欢把大拇指反抠过去的人的福音


D型就没有这么扎人


比较敦厚老实~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21.png


因为形状像棒球棒


所以得名“棒球棒”~


这更加时候手大的吉他手演奏


当然


以上的指板轮廓从大类上可以分成CVU三种类型


同时也可以细分


比如Fender就喜欢用设计时间或年代去分类


比如 '50s V形,'61 C形,'70s C形


03

指板半径

一张图就懂了


都不用过多的文字解释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22.jpg


这个指板半径的意思就是这个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通常这个半径会直接影响指板的曲率~


右面9.5”的明显要比7.25“的指板平整


这是因为


7.25“半径比右侧较长的现代9.5”半径产生更大的指板曲率


当然Fender当年还有更平整的


12“(305mm)半径


15.75”(400mm)半径


这个指板半径


其实直接影响了你的手感


通常


曲率大的(也就是指板半径小的)更适合演奏和弦


反之的更适合Solo和推弦


到底那种依然是以个人喜好为主啦!



最近有小伙伴问Solo


Fender家里有各种各样的系列~


美专、美精、美特、美标等等一大堆


它们之间差了啥?


Solo第一反应


觉得应该是差了钱......


一分钱一分货绝对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除非你遇到了骗子


秉持


观众就是上帝的原则


Solo今天就给小伙伴们列举一下


眼花缭乱的各路Fender产品!


美专


英文名叫


zhuān měi


不是这个我打错了


应该是American Professional Stratocoaster


美国专业系列~


这个系列是美标的升级系列产品


美精


也就是


American Elite Stratocoaster


美国精英系列产品


Solo觉得美精可以称之为Fender的顶级产品


属于美标的超级豪华666的版本


还有


美特


American Special Stratocoaster


美国特别版系列产品


不过已经停产


但是Greasebucket音色电路是这个系列比较出名的亮点


虽然这个音色电路不是在美特上首次使用~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41.jpg


这个电路的特点就是有两个电容~


这区别于传统的音色电路


这种电路在完全关闭音色旋钮的时候


电位器由于多出来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依然处于负载状态


这种就不会出现大幅度削减低频的时候低频会大幅度增加的现象


美特的拾音器当时选择使用Texas Speical拾音器


是一种大功率拾音器


当音色旋钮完全关闭的时候会过渡的浑浊暗淡


估计是因为出于这种考量


Fender选择了这种音色控制电路吧!


演奏家系列


American Performer Stratocoaster


可以说演奏家系列


是取代了美特的产品~


还有


美标


American Standard Stratocoaster


美国标准版系列


就是比较朴实的Fender~



他们之间除了差了银子之外


拾音器、琴头尺寸、琴颈形状、内部电路布线


也是相差很大


我们从规格参数的角度再看一下这些产品吧!


挑点重要的说~


美精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46.jpg


单线圈拾音器:第四代无噪音拾音器


电子设备:S-1开关 - 提供五种额外的拾音器配置


颈部半径:9.5“至14”复合半径颈部


颈部形状:琴颈头部现代“C”琴颈尾部变形为现代“D”


琴盒:Elite Molded Hardshell Case


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S-1开关的五档和其他五档调节不太一样~


位置一:所有三个拾音器串联连接


位置二:琴桥和中间拾音器串联连接


位置三:中间和颈部拾音器串联连接


位置四:琴桥和琴颈拾音器反相,带有特殊音色电容


位置五:琴桥和中间拾音器串联加反相连接,与颈部拾音器平行


然后就是他的第四代无噪音拾音器


这个拾音器也是美精特有


美特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49.jpg


拾音器:德克萨斯特别款


特色音色电路:Greasebucket音频电路


琴颈半径:9.5“


琴颈形状:现代“C”


琴桥:复古风格同步颤音系统


琴包:Deluxe Gig包


演奏家

微信图片_20200226163451.jpg


拾音器:约塞米蒂单线圈


特色电路:主音量

音色1:琴颈和中音拾音器

音色2:Greasebucket音色电路


颈部半径:9.5“


颈部形状:现代“C”


琴桥:复古风格同步颤音系统


琴包:Deluxe Gig包



责编:子秋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Solo吉他音乐

(长按可阅读原文)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