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涛吉他测评】第10期 雅马哈FG830
商业合作信息披露
吉他世界网的官方商城、淘宝店以及微店目前有销售雅马哈品牌旗下的部分吉他产品。
前言
论知名度,雅马哈应该可以算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乐器品牌之一。能够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我想除了是因为该品牌悠久的历史、精益求精的产品制作理念以外,还与该品牌旗下目前拥有的庞大的产品矩阵不无关系。
仅在乐器领域,雅马哈目前就拥有钢琴、吉他、电子琴、提琴、打击乐、管乐、键盘等等产品,而且上述这些产品在各自所属的领域,目前都能处在一个非常高的市场地位之上,非常了不起。
雅马哈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共开设有两家吉他工厂。一家位于印度尼西亚,主要负责生产雅马哈最低端的合板吉他,比如F310及F600这些型号。其余面单及面单以上级别的所有中高端吉他型号,均产自位于我国杭州萧山的工厂。
至于之前网传,雅马哈在日本本土还有一家专门用于生产高端吉他的工厂,经过核实该传言并不属实,这家所谓的工厂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在我决定了要做这样一系列吉他测评节目的开始,按照原计划,第一期就是要从雅马哈这个品牌开始做起的,就是因为它所具备的广泛的知名度。但诚实讲,我们做测评节目,其实是一个边学习、边分享的过程。所以,越早做也就意味着能够分享的东西越有限,而且出错的概率也会越高。慎重考虑之后,最后我们决定将这一期往后放一放。
那为什么又觉得放到今天这一期来做就比较合适了呢。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在去年的8月份非常有幸的获得了一次对雅马哈萧山工厂参观学习的机会。
在这次的参观学习中,雅马哈工厂的生产负责人,闫副部长用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陪着我地毯式的参观了,雅马哈工厂从原材料存储到吉他成品打包入库的生产全流程,过程中,闫副部长还非常耐心的给我就每一道生产工序做了细致入微的介绍。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可以说,使得我对雅马哈吉他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有了这些了解当然也就使得我可以相对从容的来做这样一期关于雅马哈吉他的测评。
好,那废话少说,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正题。
外观/做工
雅马哈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吉他品牌,但是在中国却一直备受争议。在批评者眼中,它曾经是用料差的、音色平的、以及性价比低的这样一个吉他品牌。但在做工及外观方面却从未遭受过任何非议,可见雅马哈吉他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足够具有说服力的。
那好,今天我们的测评就先从这最没有争议的部分开始,把相对困难的、争议较大的部分放在后面慢慢来处理。
雅马哈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乐器品牌,传统这两个字似乎在他们的产品中是随处可见的。而FG830作为雅马哈吉他中一个最为经典的型号,当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这种传统的气质。
就FG830这支吉他的外观而言,第一眼看上去,我个人的感觉是简洁中略带一些优雅。但是在华丽中又略显一丝平常。
简单来说,就是你第一眼看上去,不会觉得它有任何毛病,还是比较舒服的。但是呢也不会像上期我们做的拿火吉他那样,外观上有非常抓人眼球的地方。我想这并不难以理解,大多数在过往表现比较成功的而且有着一定历史积淀的品牌,他们在未来的产品革新上,尤其是在产品外观方面总是会显得那么略微保守一些。
因为 他们已经占据了成功的位置,如果外部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对他们构成威胁,他们自身是没有动力来对自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所以,这支吉他的外观部分,也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们就这样简单的一笔带过,接下来再看看做工。
在当今这样一个工业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年代,坦率讲,在做工方面,只要是各大品牌商都能够有足够的重视,它们最终所表现出来的差距也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想要去寻找出一些差异,那我们就不得不从细节入手了。
在具体评说这些细节之前,我们先统一一个名称。这块木头,在此之前我们国内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琴码,一个叫琴桥。同时另外这个部分,也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琴桥,一个叫下弦枕。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统一一下,这个小的叫下弦枕,大的叫琴桥。
对于这个名称,之前我也是比较糊涂的,直到去年我在一本国外的专业讲手工琴制作的书上面看到它上面标示的这个部件的名称叫Bridge,我才确定了它准确的叫法。吉他本身就是一件外来品,所以我觉得这个名称也应该按照老外的叫法来。
好,现在回来开始讲细节。
这支吉他的琴桥与面板之间粘合紧密,没有丝毫漏胶及溢胶的现象。这就是很多琴友都不常注意到的一个细节。
琴桥与面板之间的结合,是靠胶水来实现的。
它需要操作工手工涂抹胶水来进行粘接,胶水涂少了就是漏胶,时间久了琴桥在琴弦的拉力之下,容易出现脱胶的现象。
胶水涂多了,在琴桥放到面板上之后,就会有太多胶水由周围溢出,工人拿着一块抹布要擦拭很长时间,才能将它清理干净,等于是降低了生产效率。
从图片上来看,雅马哈在这个细节上,没有丝毫的马虎。接柄处这个位置,由于角度的问题。使得它在油漆喷涂与抛光打磨上都是会有一些难度的。但是从图片上的情况来看,这一点对于雅马哈的生产者而言,我们认为的难度似乎在他们那里并不存在。这些拐角深处也被打磨的比较干净,几乎看不到有遗漏的地方。
品丝在安装到吉他指板上之后,也是需要再进行一次手工打磨修整的。以避免出现有任何刮手的现象。经过上手测试,没有发现有刮手的现象。而且看上去也是整齐划一,会让人误以为是机器切割的。
做工的部分,我们主要就提一下这几点细节。那为什么我们要挑这几个细节呢?因为它们都是由手工来完成的。
前面我讲了,在如今工业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品牌商之间能够比拼的已经不是在技术层面。他们之间要竞争的更多的是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而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往往反映到一线操作工的手上以后,就会表现的非常实在和具体了。
我们也都知道,将一件产品做到80分是容易的,甚至做到90分也不难,但是要想做到95分,甚至更高的水平,你需要的就不光是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设备,还会需要一份对于品质不懈追求的精神。
因为将一件产品做到90分以后,若再想要往上提升,你所付出的代价,与你能够得到的回报之间多半是不成正比的。许多“聪明”人不会愿意这样做,当然这里的聪明应该加个引号。所以,像雅马哈这样不太聪明的做法,我认为是值得我们国人重视和学习的。讲到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钓鱼岛是中国的。
在做吉他测评节目的这段期间,有个小感慨在我心中变得越来越强烈,请琴友们允许我借着今天的节目小小的抒发一下。
在往常,吉他作为一件以木制结构为主体的乐器产品,在加上它与音乐艺术之间的联系,使得我们在想到它的时候,总能联想到与它有着紧密关系的制琴师和艺术家,联想到它们就会让你心中顿时泛起一丝的暖意。
反过来,你还会将这种温暖的感觉赋予到这件吉他产品之上,使得这支吉他在你的意识里似乎也是具有一些温度的。
但随着需求的增加、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吉他被放在了先进的流水线上加工以后,似乎这种温暖的感觉,就渐渐的开始从吉他上消失了。而且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工厂,所生产出来的吉他产品,就显得越加的缺乏这种温度。
所以,鱼和熊掌无法兼得。就雅马哈这支琴所呈现出来的非常标准化的,甚至是无可挑剔的做工而言,在赞扬它的同时,我难免在内心中还会泛起一点淡淡的忧伤。
当然,我要声明,我此时的这点言论,已经超出了我们今天测评这支吉他的范畴,我坚持着仍然要借题发挥一下的原因。一方面是,这样会显得我们很有情怀。而另一方面呢,我也知道对“工厂琴”有这样感慨的不止我一人。
记得在我们吉他世界网曾经有一位忠实的用户,他的用户名叫琴童马甲,在我们的一次交流中,他就提到过一个建议。他希望所有的制琴厂都能够在吉他生产工序的末端,安排一位真正的制琴师,在吉他打包入库之前亲手抚摸一下每一支吉他。
因为现在在我国的吉他工厂里,从厂长到操作工,会弹吉他的人寥寥无几,吉他在他们眼里似乎与桌椅板凳并没无太大区别。
他希望能够借用这种带有仪式感的形式,来赋予吉他一些温度或者是人文情怀,我本人也赞同他的这个提议。如果我是一位吉他工厂的负责人,我想我会这样做的。如果以后有哪一家吉他工厂愿意这样做,我会为他点赞。
用料
材料方面,这款FG830主要选用的是云杉面板加玫瑰木合板的背侧板的配置,这很常见。不太常见的地方是这款吉他琴颈的材料选用的是一种产自东南亚的叫nyatoh的材料,我们音译过来管它叫那都木。
市面上在售的木吉他,琴颈部分的用料多是采用的桃花芯与沙比利。这两种材料无论是它们的物理特性还是价格都非常接近。与这两种材料相比,那都木在质地上要略微的酥松一点,价格也要略低一些。
我们先来通过几张图片大概认识一下这种材料。
上面这块是mahogany桃花芯,下面是nyatoh那都木。两种材料在外观上的区别是,那都木的毛细孔要更细一些,颜色略浅。
这是一张侧面图,上面是那都木,下面桃花芯。
这张图是分别使用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琴颈,上图是那都,下图为桃花芯。
从这张图上看,使用那都木做的琴颈颜色反而还要更深一些。这有两种可能,一是那都木这种材料,个体间的差异性较大,跟人一样,同是中国人,有的人黑一点,有的人则白一些。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有了第二种可能。
厂家为了在成品上避免这种个体间的差异,常常会在油漆里添加一些颜色比原木色更深一些的色素,用于实现批量产品在外观颜色上的统一,这也是工厂琴的特点。
毫无疑问,从树种的角度来看。雅马哈的这款吉他,在琴颈上选材的标准是要略低于市场上同价位吉他的水平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才使得雅马哈在用料上一直饱受争议。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雅马哈为什么坚持要这样做,雅马哈作为一个主打中低端市场的吉他品牌,注意,雅马哈品牌虽然世界知名,但它其实是中低端吉他的代表。所以它对于木材的需求量非常庞大,因此呢在选择原材料的问题上,他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这种材料能否在较长的时期内保障供应。
吉他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品,一个极小的改动都会影响到整支产品的最终表现。再加上日本人严谨的生产管理理念,他们每一次用料的调整,都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它的可行性,这方面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带来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像雅马哈这样具有规模的公司,他们一旦确定了一种配置以后,就很少再会去做一些改变。相对于这个材料能否安全的得到保障供应而言,这个材料在声音表现上的不足,他们自信可以通过他们优良的做工来进行弥补。
琴颈的用料,现在多半的吉他品牌使用的都是桃花芯,但是桃花芯材料现在也是越来越紧缺了,所以我们也陆陆续续发现,有一些吉他品牌在用奥古曼冒充桃花芯的不良现象出现。相对而言,雅马哈在这方面的表现至少是诚实的。
就材料这个问题,我想借此机会再延伸开来多说几句。
据我所知,在目前中国的吉他市场上售价万元级别一支的手工琴,其单纯的材料成本也不过一两千元而已,我是说木材的部分,其余弦准、贝壳等其它材料不算在内。那如果是零售价只有一两千元的工厂琴呢,据我所知,其木材方面的材料成本,大多也就在500元以下。如果再将这点费用分摊到每一块材料上,单块材料的成本就更少了。
所以,就更别提一块桃花芯材料的琴颈和一块那都木材料琴颈,它们之间在成本上的差距了,一定是相差无几的,而且这种比较还是基于在两种材料同样的品质,同样的锯切方式之上的。
如果只是简单的对比树种,而不考虑材料的品相及切割方式,你是没法去判断其各自的价值的。但是,商家们却往往非常乐于去发掘出一些差别来为自己的品牌进行炒作宣传。
当然,我要强调这是一个非常正常而且自然的现象,我们吉他世界网也是商家,我本人也是一位商人,对于这点我非常清楚。换成你们也会这样做。
就吉他这件产品而言,如果我们是一家吉他厂商,为了赢得竞争,如果我们觉得在音色上比不过对手,那我们就会在手感上下功夫,然后大力宣扬手感的重要性,忽略音色。如果在手感上也比不过对手,我们还可以在外观上下功夫。外观上还不行,我们就跟你比用料,也就是配置。以上这些如果发现都没有优势,还有最后一条路,那就是比价格。
这是一个商业上基本的经营策略。所以再回到雅马哈的这款吉他上,它在选材上因为一根琴颈的用料,虽然不属于这个价位上的主流配置,但也没有像网络上一些人说的那样糟糕,希望琴友们理性看待。
在雅马哈的生产线上有一道人工筛选面板的工序,相信很多吉他工厂也都有。 设置这道工序,一是可以淘汰掉那些完全不合格的材料,二呢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这道工序上进行材料的最终分配。
雅马哈品牌下面拥有多款吉他型号,每款型号还分有多款颜色。比如一块面板,如果其它位置都非常好,只是在边缘部分有一个小小的瑕疵,比如树结之类的。操作工就可以将它分配到用于制作日落色的吉他上,这样深色部分的油漆就可以将这个瑕疵给它完全遮盖住。
所以,之前大家说原木色的吉他所用的材料,在品质上相对要好一些是有道理的。但这也仅在理论上如此,实际上这点瑕疵所带来的影响是很难通过音色或手感体现出来的。
但是在吉他面板上,有两种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瑕疵现象,是几乎所有吉他工厂都束手无策的。那就是熊抓文和矿物线。
熊抓文主要是木材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病虫害影响而导致的。
而矿物线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木材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的某个年份,其所处的气候或土壤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致。
这两种外观瑕疵,因为它们对吉他音色能够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又非常容易在木材上出现,所以在工厂琴范畴,包括在马丁、泰勒、吉普森这样的国际大牌的吉他上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但瑕疵终归还是瑕疵,据我所知现在有个别商家会将熊抓纹描绘成一种难得的稀有材料去欺骗琴友购买,这样就不好了。
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广告
木材的特殊性,使得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琴厂,也无法生产出两支品质完全相同的吉他。既然不同,那其中就一定存在高与低。
为了让琴友们都能购买到高品质的吉他,我们吉他世界网的做法是,将厂商发来的合格琴,再进行二次检验,然后从每批中固定挑选出10%的,在品质上处于垫底的琴,然后将它们作为瑕疵琴进行低价处理。
筛选掉这10%的瑕疵琴以后,剩下的那90%,从理论上讲,其品质一定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所以我们的口号是,同样低价,更高品质。现在我们吉他世界网专业负责的客服人员,已经完成了最新一批琴的检验和筛选工作,欢迎琴友们前去咨询选购,谢谢支持!
手感
一段毫无违和感的广告之后,再继续我们今天的测评。
雅马哈的吉他在手感上一直表现良好,而且也是没有争议的,所以我们就简单的看一下。
这款琴的琴颈宽度为主流的43毫米,1品位置的厚度为21毫米,这点要略低于主流的22-33毫米。弦距方面,这支琴6弦1品位置的弦距为0.8毫米,而6弦12品的位置则是2.6毫米。
无论是上述的这些数据,还是我们亲自试弹的感受,都在告诉我们,这确实是一支在手感上表现相当优秀的吉他。
音色
在中国的吉他产业中,雅马哈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他们虽然将工厂设在了中国内地,但资金是日本的,技术是日本的,管理模式也是日本的。
他们的工厂只生产自家雅马哈品牌的吉他,从不为其它品牌代工。而国产其它品牌基本上都是从做OEM起家的,然后才发展起了自有品牌,在自有品牌发展起来以后,也还是一样保留着原先OEM的业务,两条腿走路,相较而言雅马哈就显得非常不同。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雅马哈就这样自成一派,年复一年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在中国的市场上开疆拓土。他们的特别之处还不止于此,在吉他的音色上,雅马哈的表现也与众不同。让我们先来试听一下。
注:请从视频第20分45秒开始试听吉他音色
听力上比较敏感一些的琴友,应该可以听的出来,这支琴的声音是有些特别的,其中仿佛有种自带效果器的感觉。细细品味,你会发觉它发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合成后的一个效果。
这种效果是我之前在其它任何品牌的吉他上都未曾见识过得。我还是想借用一张图来形容一下我对这种声音的感受。
第一条圆滑的线,代表那些表现比较良好的声音效果。第二条相对于第一条而言,像似被削去了一部分,用来代表那些相对单薄的声音效果。第三条带有锯齿状的线,代表那些表现最糟糕的,比较浑浊的声音效果。而现在最下面的这一条,我想用它来表示我听到的雅马哈的声音。
首先可以确定,它的声音是干净的、清澈的、富有弹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声音似乎是有重影的,不是单一的一条声音线。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注:请从视频第22分58秒开始试听吉他音色
对于这样的声音表现,我除了觉得它非常特别以外,我当然也对它是如何产生的而感到很好奇。
在去年我去探访雅马哈工厂期间,我就很认真的向闫副部长请教了这个问题。闫副部长告诉我们,他们其实并没有为了要实现这样的吉他音色,而故意做了什么特别的设计。意思是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得到这样的答案,当时我是有些小小失望的,这不是等于没说嘛。
但后来经过一番细细思量之后,忽然明白过来,一切可不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发生的吗。
雅马哈原本就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们从原材料存储到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再到每一个检验环节的严格把关。他们所遵守的一整套生产管理制度,在中国甚至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原本就是非常特别,甚至在吉他行业内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最后当然也就会顺理成章的在音色上产生出这样完全与众不同的效果,这非常符合逻辑。
再来说说那个大家之前一直诟病的雅马哈吉他中低频不足的问题。
不少关注雅马哈的琴友都知道,我们今天测评的这款FG830其实是之前在市场上已经活跃了很多年的经典型号FG730的升级版,而这次升级的目的,官方宣称就是为了对之前老版本730的音梁结构加以改良,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这款吉他在中低频上表现不佳的问题。
那既然雅马哈官方都这样表态承认了自己产品之前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就无需浪费功夫再去验证了。
但我想提醒琴友们要警惕一点的是,做吉他,单纯将一个频段做的突出一些并非难事,困难的反而是将高中低频做到相对均衡。低频突出是一支吉他的特点,但它不是做吉他的标准。
稳定性
在做上期的节目时,我们很侥幸的获得了一个能够来测试一下拿火吉他稳定性的机会。
但侥幸终归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从这期开始,我们计划换一种方式来更好的完成这个部分。那就是众测。
众测,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来参与测试。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正在观看这期测评的琴友中,有一部分是雅马哈吉他的使用者。
参与众测的方式很简单。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关注吉他世界网的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里回复“雅马哈稳定性”几个字,你就会看到一个投票页面,上面有几个选项。你只要根据自己拥有的这支吉他的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
作为回报,参与投票的琴友首先可以看到大家的投票情况,另外我们会在参与众测的琴友中随机抽取三名幸运琴友,分别赠送一本《拾光吉他谱精选集》。
这本书你如果已经拥有了,我们也可以为你替换成其它任何与之等值的商品。但前提要是我们吉他世界网的淘宝店铺里有销售的。
总结
好,我们简单的来对今天的测评做一下总结
FG830这款琴在外观上简洁、优雅,但也略显保守,没有较为突出和吸引人的亮点。
在手感上,由于雅马哈有着极为优秀的做工作为保障,所以手感上的表现非常优秀。
音色方面这款琴的表现出众,非常具有自己品牌的特色。
总体而言是一款在这个价位上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以上就是今天测评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