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冰若:六弦琴拨响了——为吉他正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古典吉他资讯与赏析
作者:谭冰若;老何提供
这首一篇来自1984年9月14日《文汇报》的文章,为已逝音乐家谭冰若所写。迄今读来,仍有一定现实意义。感谢衡阳老何扫描提供。
吉他(六弦琴)和吉他音乐,长时期以来被看作是西方资产阶级畸形文化的产物。许多年来,人们总是把它和电影、话剧及其他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反面青年形象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这次上海青年吉他大奖赛汇报演出的舞台上,它响起来了!古典西班牙吉他、拨奏西班牙吉他、夏威夷吉他,还有西班牙吉他弹唱统统都响起来了!它们好象是对长时期被误解、卑视和指责,作了严肃有力的驳斥。舒柏特的一首抒情歌曲,在结尾中唱道:“吉他....象叹息般的声音缭绕在琴弦周围,那美妙的声音是苦恼的余韵,还是新曲的前奏?”我想,今天的琴声,也许既是苦恼的余韵,也是新曲的前奏吧!
其实,吉他发源于亚洲民间,中世纪摩亚人移居欧洲时传到欧洲,以后在西班牙、意大利甚为流行,十八世纪末发展成为今日的六弦吉他。在钢琴得到发展以前,欧洲不少国家把它作为重要的独奏乐器和歌唱的主要伴奏乐器,许多古典的作曲家都写过吉他曲。十九世纪著名小提琴家帕克尼尼,不但为吉他写过百余首小曲,还为它写过许多重奏曲、奏鸣曲甚至协奏曲。尽管吉他在欧洲也经历过盛衰,也曾一度被贬降为租俗的民间乐器,但是到了近代又开始为人重视,巴西的维拉·罗博斯就专为吉他写了许多有价值的动人的前奏曲和练习曲。
近年来,许多国际比赛也开始把吉他列人它们的比赛项目,意大利的阿历山大利亚古典吉他国际比赛、西班牙的宾尼卡西姆国际吉他比赛都是很有名的,而法国广播电台的吉他国际比赛还成为吉他独奏者所企望攀越的高峰。很有意义的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名家辈出的两个国际音乐比赛——瑞士的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和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先后加进了吉他不定期的比赛项目。总而言之,吉他作为一种优美动人的乐器,是无可置疑的。
今天吉他能在我国重新得到承认,为之正名,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我们也应该研究一下吉他之所以被误解的原因,固然一方面是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在否定轻音乐的同时也把吉他否定了;另一方面则是二三十年代吉他在中国开始流传的当初,真正优秀、健康的吉他演奏和吉他音乐,很少得到介绍,而大量的却是随着酒绿灯红的花花世界中某些低下庸俗的歌舞而出现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总是把吉他,特别是夏威夷吉他和靡靡之音、“草裙艳舞”等联系在一起。长时期吉他和吉他音乐被人嗤之以鼻,的确并非毫无缘故。
吉他应该得到发展,因为它是一种很好的既可作专业演出又可供群众自娱的乐器,它有各种较难的技巧,但由于有固定音高,比提琴类乐器容易人手。它不但可以演奏优美的旋律,而且还可以奏出丰富的和声,所以能为歌唱作优美的伴奏。此外,它价格低廉,能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校园和家庭增添音乐气氛。
当前,上海及外地学习吉他的青年很多,仅参加《青年报》主办的“上海青年吉他大奖赛”的就有六百多人。各区的文化官、俱乐部,还有许多业余的音乐组织,大都有吉他学习班,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专业音乐工作者应该热情地关心他们。
要使这支队伍得到健康发展,首先,要把过去没有完成的工作——把真正优秀的、有较高艺术质量的古典吉他音乐进行介绍,这样既可提高吉他演奏者的水平,也可作为与古典音乐衔接的媒介。
其二,要发动音乐工作者写各种吉他音乐。吉他在我国长时期被压制,敢于写吉他曲的作曲家可以说绝无仅有,所以当前演出的吉他音乐几乎全是外国曲目,应该很快改变这个状况。
其三,要注意避免重蹈覆辙,坚决抵制格调低下的吉他音乐,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特别应注意它在弹唱音乐中的影响。当前吉他弹唱音乐中色情的下流的已少见了,然而哗众取宠的、以模仿来取悦观众,或思想境界低下、矫揉造作的情歌还是不少,希望吉他演奏者,特别是弹唱的歌手,注意选择高尚、优美的音乐献给群众。
六弦琴拨响了,希望它永远拨出健康明朗的声音!
谭冰若(1924年8月24日-2014年11月15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艺术研究室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兼职教授,谭冰若声乐艺术进修学校校长;历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主任;上海市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
谭冰若早年留学日本,1947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专(今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习;1951年开始留校任教音乐欣赏、音乐名作及外国音乐史等课。他一贯主张“大力弘扬民族音乐,积极普及古典传统音乐,严肃认真地引导通俗音乐”的主张,强调社会主义音乐应该使三者鼎足而立。2014年4月,他和周小燕、尚长荣、何占豪、徐玉兰、舒巧一起,获得了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2014年11月15日,音乐理论家、教育家谭冰若在上海市徐汇中心医院去世,享年90岁。
他撰有《论欧美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向》、《世界流行音乐探析》、《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等论文多篇;并为大百科全书撰写《音乐史学》、《现代音乐》、《通俗音乐》、《英国音乐》、《瓦格纳》等重要条目以及为《解放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写过许多评论。此外,还录制并出版了《柴可夫斯基》、《播种欢乐的人——园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以及《被埋葬了的财富——舒柏特的歌曲》等音乐广播故事;还特别为奥地利保尔·奈夫出版社《伟大的莫扎特的创作生活与影响》一书撰稿,发表了《莫扎特在中国》一文。
相关链接:【文献】谭冰若:塞戈维亚的三个目标
谭冰若先生追悼会于2014年11月23日于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古典吉他资讯与赏析
(长按可阅读原文)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