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手乐理超级基础篇丨音与音阶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AL纸片人
作者:paper纸片人
万丈高楼平地起
摩天大厦,始于一砖一瓦
一首动听的乐曲,由一条条乐句组成
一条条乐句中的旋律
都是由一个个独立的音符组成
音符——旋律——乐曲
是一个点线面的关系
因此,“音”的重要性尤为显著
是音乐的基础,也是乐器学习的基础
首先是一个熟得不能再熟的大调音阶:
do re mi fa so la ti do
用简谱写作:
1 2 3 4 5 6 7 1
我相信每个看官都能唱的倒背如流(废话)
但是依然对它不甚了解
我们看一下这个钢琴键盘
可以更直观的理解他们的区别
首先,在音乐理论中,C就是do,D是re。以此类推,我们说具体的音的时候直接说音名,可以忽略首调与固定调的区别。(首调固定调在以后会单独发文介绍)
然后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E-F,B-C之间没有黑键。
那么他们的距离则是一个半音。(半音:音的最小单位,全音等于2个半音)
除此之外其他的音之间都夹杂了一个黑键(多了个半音),所以他们的距离是全音。
于是就得到了一个口诀:全全半全全全半。当一条音阶无论是什么开头,什么结尾,只要它的音阶音排列的方式是全全半全全全半,那么他就是一条大调音阶。
同理,任何一条大调音阶的排列方式都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你也可以说全全半全全全半就是大调音阶。
对于音阶我们所需要记忆的重中之重
其实是音名,唱名
以及级数的三位一体。
何为三位一体?
首先是我们最熟悉的唱名,通过唱名,我们可以直接知道我们念(唱)出来的是什么音。
但是大多数初学吉他或是乐理的朋友,可能并不知道音名的意义,甚至不了解它的概念。但是没关系,通过后续的学习,我们会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深。
最后一行的级数可能是大部分初学者不了解的概念,这里的123可不是简谱上的do re mi。它的作用是:标明各个音符在音阶内的位置。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以上三者混合记忆,我们需要再给出任何一个音名唱名或级数的同时,瞬间反应出另外两者。这是乐理学习的基础中的基础。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的定义:在任意一个八度内,把音分成12等分(每一份之间的距离相等)于是便产生了“半音”这个概念。
回过头我们看看刚刚的“全全半全全全半”,把全拆成两个“半”,是不是刚好12个?
十二平均律其包含了7个自然音(C,D,E,F,G,A,B)以及5个变化音 例如 (C# or Db) 等等
如下图
大调与小调
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大调的,也叫做自然大调。
那么我们再提一嘴自然小调。(小调中也有分类,以后会专门写文阐述)
小调其本质其实是根据大调的6级音为起始排列的音阶
6 7 1 2 3 4 5
也就是
A B C D E F G
我们可以发现音阶内的音程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大调音阶的全全半全全全半变成了全半全全半全全。
上面以A为开头的音阶,我们可以叫做A小调音阶,也就是C大调的关系小调(某大调音阶的6级按原顺序重组的音阶叫做该调的关系小调)。
那么为了与C大调音阶对比更显著,我们改写为C小调音阶
C D Eb F G Ab Bb
1 2 3b 4 5 6b 7b
总结:
1.E-F,B-C是半音关系
2.半音是音的最小单位,全音等于2个半音
3.大调与小调的区别
4.十二平均律的概念
5.一定要牢记三位一体!
文章转载自AL纸片人
长按可阅读原文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