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道略音乐产业 作者:Sybil)
上个周末,有人在成都最大的Livehouse场馆开了一场摇滚派对。
不同于任何城市的地下(电音)派对,这场名为“摇滚回收”的派对将跨界发挥到了极致:场地结合了Livehouse与电音club,DJ在台上播放摇滚乐,除去锐舞,现场还准备了涂鸦与溜冰等玩乐形式……随着派对文化蔓延至全球各地,形成独特文化,许多派对活动上,迪斯科、Techno、嘻哈相继登场,唯独摇滚乐逐渐被世人遗忘。正是基于摇滚不死的怀旧情怀,主办方发起了这样一场活动,融合摇滚乐与派对文化,赋予其全新的表现形式。
活动整体上还算成功,据主办方介绍,一场派对办下来,也多少赚到了一些钱。不过我们事后和主办方聊起时发现,在演出行业,无论独立音乐小型现场还是地下派对,由于行业整体不够规范,一场演出在报批、版权等方面仍会面临较多问题。
演出报批要收费?
“摇滚回收”派对发起人、未来336小时音乐聚会创办人叶比比提到,过去,成都演出市场监管较少,多数Livehouse演出不存在报批流程,地下音乐野蛮生长,最终在当地形成了浓厚的独立音乐氛围。后来,伴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一些专业票务网站要求项目报批并进行人工审核,主办方、场地方均开始重视演出行政许可及场地安全,一场小型演出的报批成本至少需要1500元。一般情况下,Livehouse场馆需要递交演出报批申请,以打点各路办事人员。
根据我国《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且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规定的演出活动发给批准文件,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批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我们查阅了四川政务服务网公示的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以武侯区为例,一场演出经受理、审查、决定、制证、颁发和送达至多需要12个工作日,且整个流程不收费。
理论上,只要演出经纪机构、文艺表演团体及个体演员按照规定递交申请材料,不会存在过高报批成本。一些代理机构凭借信息不对称从中谋取利益,则是人为推高了主办方的演出成本,如此操作,更加剧了主办方赚不到钱、音乐人分不到钱的可能。
至于我们对演出免费报批、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的质疑,叶比比无奈地说,现实根本不是官方公告里明确表述的那样。
DJ放歌未授权?
事实上,无论大型商业club还是地下电音派对,很少有DJ播放的是已经拿到授权的音乐作品。而擅自在营业场所公开播放未经授权的音乐内容,不由分说,这是一种侵权行为。
奇怪的是,在版权越发得到行业重视、音乐人学会用版权维护自身利益的今天,很少有人对DJ这一以“分享音乐”为主要职责的角色表现出过多关注。
不同于商场等经营场所播放背景音乐需要取得音乐作品的机械表演权,有DJ参与的现场更多是一种演出行为。但是,DJ演出的本质是播放录制音乐,与其认为DJ表演是一种现场表演,不如将其视作人工操作的机械表演,具体授权要由DJ及其经纪机构负责。
直至今天,国内也暂不存在对接DJ与版权方的授权机构,DJ想播什么就播什么。一方面,许多音乐作品的版权所属过于复杂,沟通成本过高,DJ难以拿到所有播放曲目的授权;另一方面,国内长期以来不太严谨的版权环境造成许多DJ不会主动寻求合规播放,因而未授权播放音乐作品的现状较难得到改善。
我们对比了一下其他国家在DJ授权播放方面的实践经验发现,目前,国际上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数字DJ许可,二是存在对接DJ与版权方的授权平台。
对于数字DJ许可(digital DJ licence),据介绍,在一些国家及地区包括英国、比利时、意大利、芬兰和加拿大,DJ需要取得许可才能在公开场合播放受版权保护的数字音乐副本。这一许可允许DJ从原始CD、黑胶及其他媒介复制音乐到计算机硬盘、MP3播放器或其他数字音频播放设备中并向公众播放音乐——该许可保证了音乐作品来源的合规性。此外,国外还存在帮助DJ取得音乐授权的平台。例如,Dubset是一家提供音乐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致力于为DJ及音乐制作人消除内容许可和发行相关问题的复杂性。具体地,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帮助DJ获得许可,向权利人开放内容控制并支付版税。当前,Dubset已与流媒体平台Tidal、SoundCloud、Beatport,索尼、华纳等唱片公司达成合作,允许DJ合法播放来自索尼、华纳等唱片公司的音乐内容。但在国内,DJ能够自觉购买正版音乐在派对上播放,已经很不错了。一场音乐派对暴露出的问题,其实是整个演出行业长期以来监管缺失的结果。我们希望,未来的演出主办方无须背负过高报批成本,专注做好活动,将好音乐带给大众。至于DJ该如何获得音乐授权,亟待一些版权机构提出便捷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对音乐的合理、合法使用上,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现场配图来自摄影师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