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学科中,我的音乐课是最没用的?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吉他谱 ID:jitaqupu 作者:温暖)
上周六,笔者参加朋友女儿的婚宴。
典礼时间到,宴会大厅的灯刹那间全部熄灭。众人在黑暗中不明所以。
突然,马头琴悠扬的乐曲在耳畔响起;
紧接着,宴会厅五颜六色的灯一起亮了,其中一道最闪耀的光束射向舞台中央。
只见美丽的新娘身着漂亮的蒙古族服饰,在演奏着马头琴。
新娘标新立异的出场和精彩的马头琴演奏,博得了全场来宾热烈的喝彩。
朋友女儿自小就能歌善舞,大学考的是音乐,并被省外的音乐学院录取。
毕业后留在了那个二线城市,在一所中学任音乐教师。
婚礼后的一天,朋友一家来做客。闲谈时,朋友女儿说起在学校的工作:
“我教初一和初二的八个班,一个班一周两节课。”
“我教音乐,教学任务不重,一学期只要教会八首歌就行。
音乐课的成绩不纳入学生期末总成绩,所以学校对音乐课的要求很宽松。
现在上音乐课和以前我上学的时候一样,也没有多少知识可教。
学生和家长一样更希望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文化课上。
在学生眼里、家长心里,音乐课就是可有可无的课。
反正工资待遇也不受什么影响,我倒是乐得轻松。”
我不禁诧然:
“现在不是素质教育吗?素质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课怎么一点都用都没有呢?”
她神情黯淡的说:
“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也是心怀理想,
以为素质教育会让音乐课在学校有更广阔的天地,我也有机会在三尺讲台上施展自己所学,我要把我教的学生培养成能歌善舞的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小学就没有接受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
我教授的乐理知识对学生而言就像天书一样,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
学生到了初中,对歌曲的喜好已经有了自己的取向。
他们只喜欢听自己喜欢的歌曲,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对他们而言太OUT了。
作为音乐老师,在所有的任课老师中,她是最没机会被重用的。
因为她教的音乐课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没用的科目。
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而学生想考入重点高中看的也是分数。
现在学校里的音乐教育依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并没有因为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有所改观,音乐教育名存实亡。
从一个工作在一线的教育者口中听到这番话,我心中有特别无望的感觉。
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音乐课依然如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一样,一尘未变。
假如这种教学模式是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的音乐基础教育从何谈起?
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等生
竟然不知道什么是乐理
今年暑假,我去姐姐居住的城市小住了十几日,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三线城市。
我到的第二日,上初二的外甥女佳佳放假回来了。
佳佳在一个教学质量数一数二、学费不菲的寄宿制私立学校就读。
姐姐对女儿赋予厚望。
虽然孩子成绩名列前茅,作为家长,却丝毫不敢懈怠。
这个假期花重金为女儿找了一对一补习班。
佳佳到家后第二天,就开始补习。
补习班上课时间从周一到周日,不上补习班的时间,佳佳要做老师留的作业,还有数学、英语的加强训练题。
看着每天疲于题海战术中的佳佳,我的感觉就一个字“累”。
在为期两周的假期里,佳佳只有两个晚上过的最开心,就是在看《乐队的夏天》的时候。
看着女儿看节目时开心的样子,姐姐一脸嫌弃的说:
“看这个有什么用,能帮你提高成绩吗?”
姐姐说姐姐的,佳佳依旧很开心的度过这大约100分钟。她喜欢盘尼西林,我喜欢痛仰。
插播广告的间隙,我和佳佳聊天:
“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喜欢啊,但是我们的音乐课总被班主任和其他科老师给占用,
一学期也上不了多少堂音乐课,一学期也就能学会四五首歌。”
我好奇的问佳佳:
“老师怎么教你们唱歌?”
“上课时老师弹钢琴,会让我们唱一遍音节,再把学过的歌唱一遍,
要是学新歌,老师就把歌词和谱子写在黑板上,让我们念几遍,之后老师教一句,我们就跟着唱一句。”
“老师教你们乐理知识吗?”
“乐理知识?什么乐理,唱歌课不就唱歌嘛。”
佳佳的回答让我极为震惊!
这个优等生,竟然不知道什么是乐理!
乐理知识一样贫瘠的我,不知道要怎样给她讲解这个问题。
我的思绪在那一刻回到了二十几年前的音乐课堂上。
一位年轻的音乐老师怀抱着一个手风琴,在教一群扯着嗓子学‘唱歌’的孩子’。
那时候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音节,我们看到的就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简谱和歌词。
我们甚至连简谱都弄不明白,就是鹦鹉学舌般随着老师唱。
我们那时管音乐课叫唱歌课,老师教的歌每天上课前都会由唱歌委员起头,大家一起唱。
学校里所有年级学的歌都是一样的,一首歌能够唱遍一个学校。
那时候没有人去想音乐课有没有用,它在大人、孩子的心里就是一个唱歌课。
那是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也没有现在这样进步的年代,现在是经济腾飞的2000年,一切都在向前发展。
可惜好像只有这音乐课的教学模式,还踟蹰在二十年前。
一线城市的音乐基础教育如同虚设
从三线城市回到笔者的一线城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联系了两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
一位在一所小学教语文,一位在一所普通高中教生物。
笔者想知道,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一线城市,音乐基础教育是否会和三线城市有所不同。
笔者希望可以看到一个和之前不一样的音乐基础教育。
在小学教语文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学校目前有两个音乐老师,小学音乐课一至六年级都有。
两位老师每人教三个年段,每个年段两个班,每位音乐老师一周12节课。
我问道:
“老师会教授乐理知识吗?”
“高年级会教到简单的乐理知识,低年级的不会。”
在高中任课的朋友们说道:
“我们高中的音乐课可简单了,整个高中就一个音乐老师(闻听此言,我不禁想,这是不得不设个音乐老师。)
高三没有音乐课,高一高二有,一个班每两周上一节音乐课。”
我问她:
“高中的音乐课都教什么?”
“也不教什么啊,在高中,对音乐课是非常不重视的,老师就随便讲讲,
大多数时间就是让学生看电视,看现在电视上的那些音乐综艺节目。
学生倒是挺愿意上,因为可以看那些唱歌节目。”
看来,虽然音乐课在学校的教学中不被重视,但学生们的骨子里,还是非常向往音乐节目的。
雨果曾说过,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钥匙。
大量的实践证明音乐与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按说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教育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
音乐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担着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任
说起素质教育,中国古代已见端倪。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可谓全面发展。
曾在腾讯视频热播过的60集连续剧《将夜》中,主角宁缺从小过着军旅生活。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文化课虽然不算出众,但写得一手好字。
宁缺有一件憾事,就是因自小未受过音律之类的素质教育,对音律毫无涉猎。
现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还要给我们的孩子留下这样的遗憾吗?
艺术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艺术教育对科学的学习与创造性的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人也许会说,既然在学校学不到,现在这一类的特长班社会上有的是,可以让孩子去那里学。
说到特长班笔者本人就有发言权。
笔者曾在一个舞蹈特长班担任过舞蹈老师,教授拉丁舞。
舞蹈特长班的隔壁教室是马头琴班。
来学舞蹈的孩子年龄从学龄前到小学五年级不等,舞蹈班根据这些孩子的年龄将他们分成几个班。
舞蹈课所教授的内容,均为考级里要求的舞蹈。
就是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
和隔壁的马头琴教室,教学宗旨一样。
所有的考级琴童只会弹要考级的曲子。
我曾经询问过我教的孩子,为什么来学舞蹈,除了极少数孩子说自己喜欢跳舞外,更多孩子的回答是:
“妈妈让来学的。”
至于为什么学,那就不知道了。
当家长们回答让孩子学跳舞的初衷时,大多数家长的想法是:
“先考个证,多个证总是好的,谁知道以后什么时候会用上。”
由此可见,家长们送孩子去特长班的功利性远远大于要为孩子培养一种爱好的想法。
而这些教授特长的特长班,是否真的能够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很让人怀疑。
校园里没了歌声
犹如鸟儿折了翅膀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基础教育的现状是:
“学校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其他学科,这就直接导致部分音乐教师自身都对所教授的课程兴趣寡淡。”
音乐课最终还只是唱歌课。
学校和任课老师没把音乐课当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之一。
单一的乐器、以教会一首歌为教学的目的。
老师教的乏味,学生学的无趣。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音乐课更是简单,一台录音机,一首曲子就是上课的标配。
学生跟着唱上几分钟,这堂课就完成了。
剩下的时间学生自习,只要学生愿意,可以写任何科目的作业。
教师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推敲。
大多数的音乐课都是采用学生合唱的教学方法,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滥竽充数的。
不信你让其中几个歌声悦耳的学生停止歌唱,剩下的声音再听不出个动听,甚至可能还跑调。
这样枯燥乏味的音乐课能让学生学到什么呢?
一个缺乏趣味性的课堂是必然是沉闷的!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对音乐的热情可想而知。
如此的审美教育充其量就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目的。
校园没了歌声,犹如鸟儿折了翅膀。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学生会唱,还要会听。
教师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从音乐中感受到美好。
而不只是一个散漫的可有可无的科目。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学生要全面发展,靠学校创造有利条件。
学校是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地方,这里孕育着一个国家的希望。
九年义务教育,有责任让所有的接受教育者喜欢上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让我们的受教育者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也越加广泛。
学校不要再只一味的强调:
“统考科目的教学质量是学生生存的生命线”
家长也不要再固守 :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的观念了。
让我们不要把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头,如果爱孩子,就让他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这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学习音乐不只是艺术生、特长生的专利,好的音乐课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愉悦学生的心情。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旋律。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优美高尚的音乐往往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热爱,有着对人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好的音乐能够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过:
“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催发人类智能的最好途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
“我的很多科学成就,很多都是从音乐中启发而来的。”
在音乐教学的学习中,特别是在演奏器乐时。
手、脑、眼、耳等互相协作配合,能大大提高大脑反应力和四肢的灵敏度。
演奏中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敏,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好处也越能得到锻炼。
国内外的科学实验证明,音乐不仅可以缓解人的身心紧张,还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安养心智。
在美国的一些音乐学院就专门设立了音乐疗法的专业,运用音乐手段去治疗某些病症。
孩子未来的路我们不会永远相伴,让他们从小就培养起对音乐的热爱。
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学会一种或多种乐器。
当他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感到疲惫的时候,弹一弹吉他,唱一唱歌,那一刻,心情会达到放松,对生活又充满无限的热爱。
这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这个时代,随着多媒体的介入,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应该更加丰富。
希望我们的学校可以激发出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希望我们的家长,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去接近音乐的奥秘,让我们的孩子都能真正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