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50岁的第一天,王菲要发新专辑了?
(本文来源:公众号“世界音乐”;撰文:赖爷)
最近有网友在微博爆出王菲要发新专辑的消息!!!
网友是在飞机上偶遇的王菲,然后王菲亲口承认有新专辑的计划,结合前段时间关于王菲经纪人的采访,说王菲未来发布新专辑,时间应该就在8月份的50岁生日会上...
对于这一次的新专辑,世界音乐菌只有一个要求,封面不要再用自拍照了。
那些年我菲用的“自拍照”封面
小学时,歌声清美的她,便被选入了隶属中国中央电视台下的银河少年艺术团,并且以童星的身份,经常参加学校、街道、部队与工厂的演出。
1985年后,升入高中的王菲,被一家北京的唱片公司选中,做一张翻唱邓丽君歌曲的专辑。为了录制这张专辑,王菲请了半个月的假,坐火车去了云南录音,完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张专辑。
虽然过程有些辛苦,但回报是相当给力的。当时人均月收入也就几十块钱,但王菲这一次一下子赚上千元,在校园里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富小姐”。
王菲的第一张翻唱专辑
《风从那里来》
这张翻唱专辑在当时战绩颇丰,据说大卖百万张。
唱片公司尝到甜头,于是同年趁热打铁,再次邀请王菲录制了第二张专辑《迷人的卡勒》。
不同于第一张专辑,这专辑不仅局限于邓丽君的歌曲,在英文歌、日文歌亦有涉及。
一直到大学之前,王菲又陆续录制了《记得我》《邓丽君故乡情》《舞会上的皇后》《迷人小姐-王菲珍藏集》等专辑,均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1987年,高考成绩出来了,王菲考上了厦门大学生物系,但她放弃了学业,跟随着父亲一起移民到了香港。
初到香港,她做了一段时间的小模特,后来经人引荐,便拜入著名的香港音乐教育家戴思聪门下,开始学习流行音乐唱法。
戴思聪与王菲
在跟随着戴思聪学习了两年的流行演唱与粤语后,王菲参加了“亚太金筝流行曲创作大赛”,以一首《仍是旧句子》获得了第三名后,被新艺宝唱片公司挖掘,以“王靖雯”的名字,正式在香港出道。
1989年,王菲在香港推出首张专辑《王靖雯》,迎合了当时乐坛风气,以粤语抒情歌曲为主打,最终销量不俗,售卖3万张,获得了金唱片的称号。
虽然是一片叫好,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可能是当时对大陆人的偏见,有一部分人认为王菲的形象太土,于是公司开始给她进行了一系列的形象包装。
王菲是个不喜欢被束缚、被定义的人。
当回想起当时的状态,王菲说:
内心深处我仍是混乱一片。北京和香港两地的文化撞击,在我内心深处激起了波澜。进入娱乐圈之后,它的快速变幻令撞击尖锐化。我面对审美标准和生活习惯都不同的环境,无疑更惶恐。碍于陌生,不敢喧之于口,于是人家说一句,我就信一句,没有主见。这令我感觉很混乱。
之后的王菲接连出了两张专辑《Everything》与《You're the Only One》,她的音乐风格此时已经开始洋化,但都反应平平。
当时她的经纪人陈小宝又调任远东区工作,公司开始认为王菲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便以200万港币的价格将王菲的合约卖给了台湾滚石唱片。
因为这个原因,在1991年,王菲暂时离开香港歌坛,赴美学习,接受滚石唱片的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王菲安排培训事宜的,正是滚石唱片当红的罗大佑。但最终因为理念不合,罗大佑提前与王菲解约,就此王菲恢复了自由身。
1992年新年,她打电话给恩师戴思聪,戴思聪劝她回来,于是她利落的回来了。回到香港后,王菲主动找到了陈家瑛,希望她当经纪人。陈家瑛很喜欢王菲,立马开始筹备第四张专辑。
陈家瑛很喜欢王菲,于是王菲便重回新宝艺唱片,并且立马开始筹备第四张专辑。
同年8月13日,王菲推出第四张专辑《Coming Home》,以翻唱日本歌后中岛美雪的《容易受伤的女人》红遍全港(原曲为《ルージュ》),迅速奠定了她在乐坛的地位,跃升香港一线女歌手行列。
回归后的王菲仍以港式流行为主,但在沉寂的那段时间,让她的R&B与灵魂乐唱法技巧日渐娴熟。在这张专辑中,《容易受伤的女人》让她大火,而王菲最爱的则是原创曲《Kisses in the Wind》。
1993年上半年推出专辑《执迷不悔》,这张专辑也被认为是王菲和窦唯合作的开始。
同名曲有粤语和国语两版,国语版是她自己作词,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下半年,又推出专辑《十万个为什么?》,标示著乐风转变的开始。她在词曲上开始体现出更多本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逐渐参与专辑的制作过程,包括创作、造型、封面概念等,其中的《动心》更是第一次亲自包办词曲。
如果说1993年是改变的一年,那1994年就是忙碌的一年,众多的金曲皆出自于此。
1994年,王菲一共推出了4张全新大碟(2张国语和2张粤语交错推出)、1张EP和1张精选,包括了《迷》、《胡思乱想》、《天空》、《讨好自己》;在电影方面,王菲主演了王家导演的《重庆森林》于年中上映,至今仍受好评。
这一年,王菲在《讨好自己》中最后一次使用“王靖雯”这个艺名。
1995年,王菲发表向邓丽君致敬的翻唱专辑《菲靡靡之音》。
自中学推出的第一张专辑便是翻唱邓丽君的,王菲与邓丽君颇有渊源。在这张专辑《菲靡靡之音》录制的一周后,就传来邓丽君病故的消息。
王菲的版本经过重新编曲和演绎,摆脱了原来的套路,融入了自己的味道。
还是1995年,王菲音乐生涯最后一张粤语专辑《Di-Dar》发行。
除国语歌《流星》外,9首粤语歌都是由林夕负责填词,当中2首(《Di-Dar》和《假期》)更是由王菲自己谱曲。整张专辑走的是英伦迷幻乐风,编曲精致,气氛诡谲,极富概念碟意味。
如果说1995年的《Di-Dar》还有一些迎合港乐的动机,那1996年的专辑《浮躁》,则将王菲的个人音乐风格推到极致。
苏格兰乐队Cocteau Twins为她量身订做了《分裂》和《扫兴》,让整张专辑涂上了一层迷幻的色彩,而主打歌《无常》和《浮躁》更是前卫怪异。
The Divas of Pop
同年10月14日,王菲成为继巩俐后,第二位登上《时代》亚洲版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第一位华语歌手)。《时代》大篇幅报导他的走红经过,更是称王菲为“流行音乐女王”(The Divas of Pop)
1997年,王菲生女复出后,6000万加盟EMI,并推出专辑《王菲》,可能是做了母亲,这张专辑较注重主流和另类的平衡,其中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更是对女儿甜蜜的告白。
王菲与窦靖童
1998年,王菲推出国语专辑《唱游》,这张专辑也是华语流行乐坛第一张使用HDCD(高分辨率CD)技术录制的唱片专辑。唱片中除了红遍华语圈的《红豆》,更有一首《童》,是为女儿窦靖童所写。
再之后,王菲推出《只爱陌生人》、《语言》与《将爱》后,渐渐淡出乐坛。2005年5月底,王菲的经纪人陈家瑛向媒体证实,王菲已“无限期休息”。
除了之前的“幻乐一场”演唱会,现在的王菲偶尔会为电影唱一首配乐,成了文首名副其实的“自拍封面大王”。
但毋庸置疑,世界上只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王菲。希望这次发新专辑的消息不是空穴来风,当然在今天也不是最重要的了。
突然想感叹音乐真是神奇的东西,它保留了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声音,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邂逅他们。
感谢音乐,感谢王菲
今天生日快乐!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下一首
你最爱的王菲的歌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