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小百科|吉他的音色这么玄学,原来是和它有关

干货 2019-7-16 00:00   阅读数:3495



琴友们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吉他以后,可能就会有人跟你提及“泛音”这个词。通过他的介绍,你会了解到泛音是一种演奏技法。


使用这种技法演奏出来的声音,不同于扎实有力的普通拨弦音,它显得空灵、纯净,常常能够令人心生遐想。因此,泛音经常能够在一首曲子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深入了解你还会知道,演奏泛音与普通的拨弦音不同,它只能够在吉他上特有的几个品位才能够被演奏出来,比如12品、9品、7品等等。


当然,这里指的是自然泛音,如果是人工泛音的方式,这些位置就会发生相应的位移。


但为什么呢?为什么在吉他上只有特定的位置才能演奏出自然泛音?在其它的位置上,即使你有再娴熟的技术,都做不到呢?除此之外泛音还有没有其它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就试着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来揭开泛音的神秘面纱,对泛音做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要掌握的第一个概念是,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被我们听到的所谓单音,其实都是复合音,也就是由无数个声音混合后的一种综合性的声音效果。


可能会有很多琴友比较难接受这一点。让我来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拨动吉他的五弦:



我们听到的这个音,音高为A。A代表的振动频率为440hz,也就是说这根琴弦在我们拨动后,它在按照每秒钟440次的频率在振动,所以才能够发出A这个音。


那么现在如果让你想象一下,这根弦振动时的慢动作画面,你会不会把它想象成是现在画面上这样的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根琴弦真实的振动画面是现在这样的:



因为这根琴弦不仅只是整体在按照440赫兹的频率做振动,它自身的不同部位同时还在按440赫兹的不同整数倍在做着振动。我们看到的这个画面,就是这些振动叠加在一起的结果。



我们如果用一张图来将这些叠加在一起的振动分别表示出来,它就是现在这样的。



这根琴弦首先以整体为单位,在按照440次每秒的频率振动,这个频率我们称之为基频或者基音。


另外这根弦还在以二分之一为一段、三分之一为一段,乃至无数分之一为一段,每段按照440的两倍、三倍乃至无数倍的频率,同时在做着振动,而这部分所发出的声音,我们通常就称之为泛音。


以这根弦为例,这些泛音的频率依次是基音的两倍880hz、三倍1320hz、四倍1760hz等等。按照顺序,我们可以称它们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第三泛音依次往后,无数个这样的泛音与基音一道构成了一个泛音列。



所以,我们平时听到的任何一个单音,实际上都是包含基音和泛音的一个复合音。


这里稍微加一点补充说明,前面讲到的基音、泛音这些都是音乐领域的名词,如果在物理领域,大家会将物体震动产生的声波,称之为一次谐波、二次谐波、三次谐波,依次往后。


所以这就导致了,在音乐领域有人为了清楚的将泛音与基音区分开来,会将物理层面的一次谐波称之为基音,从二次谐波开始会称之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然后依次往后。



还有一些人为了保持与物理名称的一致性,会将一次谐波称之为基音,然后从二次谐波开始,会依次称之为第二泛音、第三泛音等等。


而我个人属于前者,所以在这期内容里我所说的第一泛音就是指物理层面的二次谐波。


以上就是声音的构成。当整个泛音列复合音的信息全部被我们耳朵接收并送入大脑时,大脑会自动识别出泛音列中所有频率的最大公约数。


再拿刚才这根5弦为例,它的所有频率的最大公约数是440,所以大脑会将440赫兹确定为这个音的音高,而这根琴弦的音色则由所有泛音根据各自的音量比例来进行构建。


因此,假设一件乐器只产生基音而没有泛音,那么所有乐器听起来的音色都会完全一样,这就是泛音的重要作用。


掌握了以上这个声音构成的概念之后,再来理解泛音的演奏,相信就非常简单了。


我们在学习演奏泛音的时候,老师都要求我们要用手指轻轻的虚按在琴弦的某个点上。



这个虚按在琴弦上的动作并不是不让琴弦振动,而只是让它不进行某些特定的振动,或者说是为了过滤掉某些我们不需要的频率。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那个声音。我们再借助前面这张图来为大家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假设这是吉他上五弦空弦振动时的分解图,当我们把手指轻放在它的正中间位置时,就会导致一、三、五、七以及其他所有奇数的谐波都会被抑制。



但以二次谐波为首的所有偶数谐波并不受影响,并且因为这些谐波所产生的频率的最大公约数为880赫兹,所以拨响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的音高为880赫兹的第一泛音。


而在吉他上这个能够发出第一泛音的琴弦正中间的位置正好就在12品处。



我们接着往下看,当我们把手指虚按在琴弦的三分之一处会怎样,如图可以看到三分之一处有两点位置,但两点的效果是完全一样的。



当我们把手指虚按在琴弦的三分之一处时,这时候所有不能被3整除的谐波都会被抑制,只剩下能被3整除的谐波可以正常发出声音,而这些以三次谐波为首的谐波的频率的最大公约数为1320赫兹,所以这时候我们得到的是一个音高为1320赫兹的第二泛音。



由于为了得到第二泛音相比得到第一泛音,需要抑制掉更多的谐波,所以在弹拨力度相同的情况下,第二泛音要比第一泛音的音量偏弱一些。


另外,这个琴弦的三分之一处所在的位置分别位于吉他的7品和19品处。



以此类推,我们就可以再找到吉他上的第三泛音点,在吉他上的5品位置。第四泛音点,在吉他上的第4品、9品或16品。因为越往后音量会越小,所以后面的泛音很少被使用。



当你明白自然泛音奏法的原理后,人工泛音奏法就很简单了,自然泛音是相对于空弦的基音而言的,当我们用手指实按到品格上时,就人为地改变了基音,相应地,泛音位置也发生了位移,这就是人工泛音奏法的原理。


以上就是关于泛音的一些内容,但并非全部,感兴趣的琴友,还要自己再做一些功课。


往期吉他小百科回顾

第三期:叫“玫瑰木”的一定是玫瑰木吗?


第二期:手工琴与工厂琴究竟该如何区分?


第一期:吉他材料等级竟是骗局?看冯涛如何为你揭露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